天府评论 >> 铿铿蜀音 >> 正文
10年“蝶变”变出更富饶的美丽家园
http://www.scol.com.cn(2018-5-9 7:49:13)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刘天放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5·12”汶川特大地震临近10年。5月7日,省统计局发布“5·12”汶川特大地震10年重灾区经济发展报告,用一系列数据指标直观呈现灾区发展之变。自“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以来,省统计局每年都会监测灾区经济运行情况,并发布统计报告。省统计局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熊建中表示,与前几年更多关注增长不同,通过10年时间的跨度,总量指标的显著变化更能直观呈现灾区发展成效。(5月8日《四川日报》)

  省统计局发布的报告显示,从灾区的经济总量、人均水平,到工业、服务产业增加值,再到投资消费、居民收入,均为2008年的3倍左右。“3倍”也是灾区居民收入变化的关键词。2017年,39个重灾县(市、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430元,是2008年的3.1倍。2017年,39个重灾县(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0870元,同样是2008年数据的近3倍。而另一项数据显示,10年来灾区上下稳中求进追赶发展,经济增长速度始终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总量稳步扩大,经济发展成就显著。

  如果说上述数据还不足以说明灾区的巨变,那么从听听灾区群众传来的声音。由南方日报等发起的《见证新汶川——“5·12”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系列报道》中,来自灾区的张通荣说得好:“是党和全国人民给了汶川人民重生的力量,下一步,我们要把汶川的感恩之情转变为汶川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加速器,加快推进‘康养经济’布局落实落地。”是的,10年前,汶川地震,举国悲恸;10年后,山河涅槃,死而后生。没有变的,是人们对灾区的深情,而改变的,是灾区的破碎的山河已成为繁荣的福地。

  在全国人民支援灾区的同时,四川更是积极行动起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委的统一部署下,仅仅经过数年时间,就使灾区的面貌焕然一新。而到了10年之际,灾区更是发生了“蝶变”,破败早已不再,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更加富饶的美丽家园。震区她在巨灾中挺立,在毁灭中新生。从地震后的百废待兴,到如今年的美丽富饶,背后是灾区10年来的涅槃重生,也是灾区人民、四川乃至全国人民重建家园的见证。

  灾难已经过去,震后的恢复工作也取得了令人叹服的“奇迹”。震后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以决不辜负党中央关怀,决不辜负国人殷切希望的坚定信念,合理规划,科学决策,抉择转型,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顺应群众新期盼,出台了一系列有力措施,确保了灾后重建的速度和效率。尤其是在保证民生方面,更是做到了无微不至,使灾区人民有了更多获得感,这使灾区每一步都走得坚定有力,也得到了外界高度肯定。

  从灾难发生,到抗震救灾,再到灾区重建,灾区人民、四川人民、全国人民乃至世人,都目睹了奇迹的发生。那是震区速度、四川效率、中国奇迹。无论是安置工作,还是恢复生产,无论是转型发展,还是谋求更美好的未来,一个崭新的震区和四川正在展现。上述数据仅是从宏观上告诉人们灾区的巨变,但实实在在的成绩就摆在那里。如今,我们可以用这些重建家园的成绩告慰那些在天之灵,一个美丽、富饶、团结、和谐、文明的新灾区、新四川正在呈现在世人面前。

  是的,10年“蝶变”变出更富饶的美丽家园,而“蝶变”还要看后劲。如今,灾区正在全力向高质量发展要新突破。灾区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教诲,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方向发展。展望未来,前途似锦,灾区和四川正在同心协力,转型发展,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以确保人民身心健康,使发展更可持续。有理由相信,灾难没有摧垮震区,那么,在通往小康的路上,灾区和四川也必定圆梦。(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