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铿铿蜀音 >> 正文
紫荆映巴蜀,互利合作谱新篇
http://www.scol.com.cn(2018-5-8 7:56:30)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何竹梅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近日,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10周年即将来临之际,省委书记彭清华在香港《紫荆》杂志5月刊上发表题为《大灾更显同胞大爱 紫荆盛开巴蜀大地——写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10周年之际》的署名文章,代表省委、省政府感谢香港社会各界对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的无私援助和巨大支持,介绍地震灾区发展振兴有关情况。(5月7日 人民网)

  十年前,那个惨不忍睹的场面,那场举国,乃至举世出动的救援,深深地铭刻在国人的心中。地震后体现出的那种空前的“中国精神”意义之深远,作用之长久是不言而喻的。作为率先实施“一国两制”的香港,在汶川地震中以及以后表现出的慷慨与大爱,正是中国传统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团结奋斗,互帮互助”的高尚情怀的具体体现。十年来,巴蜀大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并肩发展,在新的时代阔步同行,谱写出乐一曲曲大爱无疆、精诚团结的颂歌。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对此给予乐高度赞扬。

  赞扬香港同胞高尚的情怀。沙建孙在《难忘的启蒙》中回忆自己的启蒙老师时,说老师们“在我童稚的心灵里播下美好的种子,教导我:要爱祖国,要勤勉,要做一个正直、诚实的人。”这里,他把“爱祖国”放在了第一位。在汶川地震救援活动中,香港各界人士或捐钱捐物,或组成志愿团队奔赴灾区一线。正是具有了浓浓的爱国之情,才会那样千里迢迢赶到四川,并且全身心投入“战斗”,使受灾的同胞们深切感受到全国人民与他们携手并肩站在一起。

  赞扬香港同胞博大的爱心。俗话说,“大灾有大爱”,这正是我们中华民族最传统也是最值得推崇的美德。一个人如果没有爱心,别说是领导干部,就做个普通人恐怕都难。正是一颗颗滚烫的“爱心”,温暖了汶川同胞饱受创伤的身体和心灵,构建起一条条“抗震救灾”的钢铁长城,再大的困难在“爱”的面前都是那样的不堪一击。在这场空前的战斗中,香港同胞一直坚守着那份大爱,在之后的恢复重建中,一如既往地给予了援助和支持。

  赞扬香港同胞无私的奉献。古人就曾倡导“心底无私”,但只有在最危险、最困难的时候,这种“无私”才会得以凸显。在救援和重建中,香港同胞与全国人民一道,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无私奉献”的深刻内涵,凝聚起无坚不摧的精神武器,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冲锋得酣畅淋漓。在香港以及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目前的四川可谓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到处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

  “长期以来,四川与香港保持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抗震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又使双方的友谊与合作进一步加深,香港已成为四川第一大外资来源地和第四大贸易伙伴。”彭清华对今天香港和四川的并肩发展充满了信心。从抗震救灾中体现出的“汶川精神”,撑起了泱泱华夏的铮铮脊梁。巴蜀大地鲜花盛开,携手紫荆共同绽放。一国两制”体制下内地与香港合作交流的新模式,将在香港和巴蜀大地上展开绚丽的画卷,谱写时代的新篇。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