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铿铿蜀音 >> 正文
“川”越十年,科学理念书写重建新篇
http://www.scol.com.cn(2018-5-4 11:19:27)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张闲语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10年前的5月12日,8级强震猝然袭击汶川,震惊全球。10年后的这个春天,曾经满目疮痍的灾区在发展之路上焕发出勃勃生机。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灾区干部群众感恩奋进、自强不息,积极投身重建美好家园的火热实践。灾区群众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书写了从灾难走向新生、从恢复重建走向发展振兴的壮丽篇章。(5月4日《四川日报》)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是一个世界性难题。面对这个世界性难题,灾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支持下,自立自强,用十年的砥砺奋进开启了一场重建美好家园的生动实践,书写出了科学理念指导下的重建新篇。

  以人为本。突如其来的“5.12”汶川特大地震,带来的伤害与损失是巨大的,也是刻骨铭心的。面对满目疮痍的灾区和悲痛欲绝的灾区人民,如何重建美好家园,如何实现灾区重建的凤凰涅槃,以人民为中心成为了一条当仁不让的主线,成为了贯穿于灾后重建的科学理念。十年之后,重走灾区,无论是目之所及,还是耳之所闻,总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灾区最漂亮的是农房、最坚固的是学校、最现代化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群众。”无论是农房重建的选址,还是产业规划的出台,或者是道路公共基础设施的重建,都始终注重以人为本,注重民生优先。汶川特大地震灾区10年重建发展历程正是“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充分体现和有力彰显。

  绿色发展。灾后重建不仅仅是把房子修得更漂亮,而是要灾区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才是关键。从灾后重建一开始,四川就明确亮出了绿色发展旗帜。注重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新产业,既注重灾区生态资源优势,又结合地方产业发展规划,从重建之初就把产业转型升级融入其中。以汶川县萝卜寨为例,在灾后转型发展过程中,按照“一三产业融合”的思路,发展甜樱桃、红脆李、青脆李种植,实现“春有花赏、夏秋有果摘”,乡村旅游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超过1.3万元。如今的灾区,之所以能够在十年之后重新焕发勃勃生机,关键就在于坚持和贯彻了绿色发展理念。

  统筹协调。灾后重建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艰巨任务。既离不开中央的统一安排部署,也离不开地方的积极主动,更离不开社会的援助援建。在重建发展过程中,灾区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探索建立起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多方联动参与的协作共建机制。这不仅为“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注入活力,也为后来的“4.20”芦山地震提供了参考和借鉴。灾后重建工作从一开始就非常注重整体谋划、科学统筹,坚持以科学规划保障科学重建。十年过去了,灾区人民不仅过上了好日子,而且正豪迈自信的走向了新未来。这一切都离不开统筹协调的超前谋划与布局。

  “川”越十年,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亦如一本教科书,讲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展示了许多精彩生动的片段图景,揭示出了许多可供参考借鉴的理念做法。抚今追昔,珍惜今天美好生活,继续砥砺奋进,这才是我们隆重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的意义所在。(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