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铿铿蜀音 >> 正文
补齐文化小康短板 稳步推进脱贫攻坚
http://www.scol.com.cn(2018-1-4 10:48:16)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李琼会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部署,2017年初我省启动“千村文化扶贫行动”,加快构建贫困地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去年6月启动的“文化扶贫示范村”创建工作,是“千村文化扶贫行动”的重要举措之一。各地在创建工作中充分发挥先进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文化在脱贫攻坚中的积极作用,促进树立文明乡风,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2018年01月04日四川日报)

  毫无疑问,文化是国家发展的软实力。推动文化发展改革,既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力抓手,更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提供源源不绝的精神动力。然而,由于地域环境、经济发展等多方面的原因,一些地方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文化发展相对滞后,存在许多“短板”和问题。毋庸置疑,四川省启动“千村文化扶贫行动”, 开展文化精准扶贫,创建文化扶贫示范村建设,加快构建贫困地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好切中了文化发展滞后的要害。

  正因为贫困地区存在诸多文化“短板”和薄弱环节,四川创造性提出“反弹琵琶”、精准聚焦,推动资源向偏远贫困地区倾斜,把文化活动室建设作为贫困村退出“一低五有”的重要内容,2015年四川出台了《四川省文化惠民扶贫专项方案》,明确了文化扶贫的“时间表”和“任务书”,为全省贫困地区的文化建设指明了目标和重点工作措施。2016年出台了《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具体建设标准,细化到包括文化活动广场面积、文化体育设施器材配备、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所需设备等,让基层可操作。笔者认为,四川多项政策措施叠加,旨在有效整合和统筹利用基层公共文化资源,补齐文化小康短板,稳步推进脱贫攻坚,为老少边穷等贫困地区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质增效、补钙壮腰。

  其实,在文化扶贫方面,四川所做的工作都值得点赞,譬如,阆中市河溪镇白堡村启动实施“千村文化扶贫行动”,乐山市金口河区共安彝族乡新建村通过建设阵地打造乡村文化综合体,南充市嘉陵区李渡镇阁老坟村,将村里废弃的小学改造“变身”为综合文化中心,建起多功能室等,所有这些都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齐农村文化产业“短板”的重要之举,较好地解决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较好地发挥了先进示范引领作用,为各地脱贫攻坚提供了有益借鉴。

  基于此,全省各地要找准文化产业发展滞后的病根,加大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把新的发展理念融入农村文化建设全过程,创新运行管理机制,鼓励群众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管理,探索出符合四川省情、具有四川特色的社会化建设管理模式。笔者建议,各地要采取政府购买、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等政策措施,支持包括文化企业在内的社会各类文化机构参与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管理和运行维护,为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滞后补齐“短板”。要鼓励支持企业、社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通过直接投资、赞助活动、捐助设备、资助项目、提供产品和服务,以及采取公益创投、公益众筹等方式,参与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管理,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有了文化综合体,乡村生活更多彩。只有因地制宜,整合资源,统筹规划,加大对边远贫困地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才能补齐文化小康短板,切实解决好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不协调和不平衡的问题,稳步推进脱贫攻坚。(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