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铿铿蜀音 >> 正文
科学重建必将让九寨“美丽蜕变”
http://www.scol.com.cn(2017-12-21 8:53:26)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林霜
作者:郑宗生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12月8日,四川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推进九寨沟地震灾区科学重建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美丽新九寨的决定》,对推进九寨沟地震灾区科学重建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美丽新九寨作出部署。(12月20日《四川日报》)

  断翅蝴蝶生新翼,生态九寨再飞翔。尽管地震破坏了九寨一时的生态环境,但从《决定》中我们看到:灾后重建秉承生态保护的理念,必将使九寨得以休养生息,重现美丽。可以说,九寨重建是生态“断翅”的新生,也是自然美景的“蜕变”。

  九寨沟是世界自然遗产和全球著名景区,被誉为“人间仙境”“童话世界”,她何时“补妆”归来,牵动人心。生态和绿色是九寨最“耀眼”的光环。因此,在五大重建任务中,科学推进生态环境修复保护被放在首要位置。可以说,这是出于九寨沟景区作为“自然资源宝地”角色的现实需要,也符合我国“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生态文明指导方针,使整个文件的框架、内容乃至措辞都充满浓浓的绿意,为九寨沟地震灾后重建涂抹上了鲜亮的绿色本底。

  九寨沟戴着世界自然遗产的“光环”。尽管四川积累了汶川地震、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经验,但九寨沟地震灾区兼具旅游景区和世界自然遗产,而世界自然遗产地遭受地震破坏在国内尚属首次,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决定》一方面强调按照《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要求,保护和维护好自然遗产地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另一方面又在具体路径上提出自然修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最大程度地恢复灾区自然生态功能。这些都体现了眼前与长远、恢复与提升、范围大与小、进度快与慢的抉择,彰显四川省委的科学考量。

  的确,科学精神在《决定》中处处可见。比如:地震中火花海、诺日朗瀑布等著名景点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受损景点究竟该如何修复,各方观点并不一致:自然修复过程漫长,且很难完全复原,最终仍是“残缺美”;人工修复即便复原了外表,却是“虚假的完整”。两条路径,如何选择?针对上述争议,《决定》明确,实行自然修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最大程度恢复灾区自然生态功能。这样,既能防止“残缺美”,也能防止“虚假的完整”,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九寨原来的“天生丽质”。

  九寨的美丽是一种风景,更是一种生产力,因此在重建中要大力发展“美丽经济”。灾后重建本身就是一个吐故纳新、兴利除弊的过程,九寨灾后重建中恰恰体现了这一点。我们看到:《决定》起草组站在“五结合”的立足点着力:恢复重建与生态环境保护、旅游产业提档升级、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民族文化传承、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相结合,并提出空间和产品双重拓展,“小九寨”要变“大九寨”。不可否认,九寨重建是一场强筋健骨的恢复重建,更是一场脱胎换骨的发展洗礼,绝不是发展“复原”的结果,而是产业“振兴”的产物。

  “故园断肠处,日夜柳条新。”我们相信历经三年科学重建,曾经让人伤心的九寨,必将实现涅槃重生和“美丽脱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