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天府评中评 >> 正文
[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评论文章的“骨”与“肉”
http://www.scol.com.cn(2017-10-31 16:19:55)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吴海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这次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专项评论有两篇文章同时聚焦“造福人类”这一主题,分别是张宗辉老师的《中国“网事”传递百姓“福音”》和李吉明老师的《开启“乌镇时间”,让互联网发展造福人类!》。拜读之后,感觉前者内容充实,但缺乏论述;而后者论述充分,但欠缺内容。如果说论述是“骨”、内容是“肉”,那么两篇文章都应取长补短,做到有“骨”有“肉”。

  互联网大会在网上议论的很热,百度搜索更是屡见不鲜。对于这样一个话题,相关理论性的东西已经太多、太重复,如果我们只是单纯的说理论,不仅会出现“撞车”,而且也显得很空洞。在我看来,李吉明老师理论性的东西过多,虽然都很正确,但感觉略显空洞。比如:文章的第五段,几乎整段引用习近平主席的讲话,这些话固然很正确,但如此大量引用,既有说“大话”之嫌,也缺失了自己的观点和文章的个性。

  相比之下,张宗辉老师作品运用大量实例,把理论性的东西说的很具体、很实在,更显得言之有物。比如:作者指出从淘宝、微信、支付宝到滴滴打车,各种创新创意层出不穷……中国智慧让互联网+如虎添翼,让百姓生活的幸福感与日俱增,使得事理结合恰到好处。当然,张宗辉老师的文章举例过多,几乎每一个段落都有举例,而且文字量占比很高,这样就显得叙述过多,论述偏少,在“骨”与“肉”的配比上有所失衡。

  一篇评论最好是夹叙夹议、有“骨”有“肉”。如果说张宗辉老师的文章和李吉明老师的文章互相融合,取长补短,就能产生更好的效果。比如:把张宗辉老师文章中关于智慧自行车、互联网医院、智能机器人泊车的举例,放到李吉明老师文章中,可以更好地体现“互联网造福人类”这一主题。而如果把李吉明老师文章中关于“互联网是人类的共同家园,唯有形成共识、创新驱动、合作共赢,方能使这个家园更加幸福”的论述放到张宗辉老师文章中,则可补充其论述的短板。

  总之,一篇文章要用论述支撑“骨架”,要用事例填充“血肉”,让“骨”与“肉”平衡配置。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