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的四川路径

http://www.scol.com.cn(2017-8-30 14:20:01)  四川日报  编辑:林霜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郑泰安
作者:郑泰安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近年来,我省把依法治省作为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和关键性工程来抓,切实把四川各项事业纳入法治化轨道,运用法治思维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解决问题,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力确保了社会和谐稳定、长治久安。总结起来,这些成效就是以制度为保障,以体系化为支撑,以特色化为亮点,以实效化为落点。

  法治四川建设以制度化为保障。2014年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而我省在长期探索依法治省实践的基础上,于2013年12月31日作出了《四川省依法治省纲要》,对法治四川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依法执政、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社会法治、学法用法、监督问责和组织保障均作了系统的、全面的规定。而且全省上下掀起了学习《纲要》、研究《纲要》、践行《纲要》的热潮。

  法治四川建设以体系化为支撑。2014年10月,我省出台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四川省依法治省指标体系》,通过定下具体指标的形式推进依法治省工作,在全国尚属首次。指标体系与依法治省纲要相对应,对依法治省纲要的8个方面进行60项指标的量化,从法律规范体系、法治执行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等五大体系,对法治四川建设的全面推进形成了针对性、操作性很强的体系化支撑。且进一步落实了牵头单位、责任主体和具体工作内容,同时对包括但不限于考核程序、考核主体、考核权重、考核反馈、救济渠道等都有着科学客观的制度体系安排。做到了系统完备、主体明确、内容科学、行为规范、程序正当、运转有效的体系建构。

  法治四川建设以特色化为亮点。法治建设要有效有序强力推进,还需有效载体作为抓手。我省法治建设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寻找到了“法律七进”这个着力点,即法律进机关、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寺庙、进企业、进单位。“法律七进”活动的开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四德建设”与法治建设融为一体,使法治和德治共振,共建和共享匹配。既抓住了法治建设的关键少数,又着眼于法治建设的普遍多数;既着眼于法治建设主体的普遍性,又着眼于法治建设主体的特殊性;既遵循了普法的普遍规律,又“照顾”到四川法治建设的省情特征。实现了普法对象的全覆盖,体现了主体的差异性,特别是藏区普法的路径、内容、方法,具有鲜明的四川特色。

  法治四川建设以实效化为落点。通过全省上下同心、同行、同向的努力,全社会法治意识显著增强,法治水平显著提升,法治精神深入人心,公共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治蜀兴川各项事业已基本纳入法治化轨道;崇法守制、公平正义、诚信文明、安定有序依法治省新格局已基本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已基本构建,治蜀兴川的法治根基更加扎实。取得这样的实效,根本原因在于找到了实效化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即以关键少数为重要抓手扎实推进依法执政,在治蜀兴川贵在厉行法治的实际工作中,严格落实“两个责任”、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问责,坚持用制度巩固发展风清气正、崇廉尚实、干事创业、遵纪守法的政治生态。并以群众利益为重,以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为做好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作者系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

相关评论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