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网聚蜀语 >> 正文
“微信索红包”倒逼纪委监管升级
http://www.scol.com.cn(2017-8-16 8:39:42)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沈道远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近日,四川凉山州普格县纪委监察局成立调查组,对普格县食品药品和工商质量监管局花山监管所工作人员肖绍彪(男,非党)涉嫌违反廉政纪律问题进行调查。经初步调查,所反映问题基本属实,记者了解到,肖绍彪涉嫌违反的廉政纪律问题是,以儿子满周岁为名,利用微信,向微信好友索要红包。(8月14日 四川在线)

  以儿子满周岁的名义,公职人员肖绍彪在微信朋友圈中公开索要红包,并且公开在网上“晒”收到的红包,如此明目张胆地违反廉政纪律,让不少网友感慨“不作死就不会死”。“上帝要其灭亡,必先让其猖狂”,果不其然,当地纪委在接到举报后,立即介入调查。随后,肖绍彪不仅全部将索要的红包退回,还进行了赔礼道歉,后续肯定还会受到相应的违纪处分。

  肖绍彪违纪被查,民众自然拍手称快,但是在为纪委点赞之余,一些潜在的问题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如果肖绍彪不是群发消息进行索要,而是一对一的进行私聊,还会有人举报吗?再则,若肖绍彪不公开炫耀收到的红包款项,是否就能逃过监管呢?虽然这一次肖绍彪微信红包索贿被立案审查了,但是此案之所以东窗事发,很大程度上在于肖绍彪的索贿行为太过大胆,以及民众举报及时。可是,如果以上两个因素不存在,公职人员在微信上的违纪行为,如何才能被纳入到纪委的日常监管呢?科技日新月异,纪委的监管能否随着科技的发展也实现同步升级呢?

  “微信索红包”这是典型的“互联网+违纪”。对于这种隐秘性高,私密性强的违纪行为,就目前而言,纪委的监管还是较为滞后的,通常只能做到事后监督,事前和事中的监管往往是处于缺位状态。这样的现实处境,让纪委的监督显得颇有些尴尬。而要治理类似的案件,纪委除了查处几起典型案例进行震慑教育外,剩下的就只有靠党员干部的行动自觉了。

  在现实生活中,党员干部利用网络新技术违纪的新闻屡见不鲜,除了常见的微信索取红包外,还有不少党员干部借助微信的东风,兼职做起了微商,甚至有的生意还做的风生水起。另外,从一些查处的案件来看,部分公职人员还在上班时间玩网游、逛淘宝、炒股票……这些行为都玩的是“互联网+违纪”,纪委监管起来难度确实不小。如果硬要监管,恐怕监管成本也高得吓人。因此,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纪委要想做好监管工作,必须补齐公职人员网络行为监管的漏洞,借助新科技,运用大数据,切实做实做好监管工作。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当然也不应该成为公职人员违纪的监管盲区。近些年,一些地方也在探索出台相应的制度,细化公职人员在使用微信时的行为要求,比如近日呼和浩特市就印发了《呼和浩特市党政机关党员、党员干部使用微信"五必须""十不准"规定》的通知。有了制度的约束,有了招呼在前,能有效地起到警示教育作用,只是这方面的探索研究,很多地方纪委还要多下功夫。

  简而言之,不能将公职人员“微信索红包”仅视为个案处理,因为“微信索红包”只是“互联网+违纪”的一种极端反映,背后折射出来的却是纪委监管迫切需要升级的客观现实。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