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社会民生 >> 正文
“最小志愿者”为啥能迅速走红网络?
http://www.scol.com.cn(2017-8-5 8:38:27)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侯雯雯
作者:丁恒情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7月26日,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发生特大洪水灾害。洪灾过后,救灾工作陆续开展。在此期间,一张小男孩累瘫在矿泉水“山”旁的“最小志愿者”照片走红网络。8月3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照片中的小男孩名叫胡智博,今年12岁,刚刚从绥德县江德小学毕业,即将升入初中。(8月4日《北京青年报》)

  在“志愿者”三个字背后,既有光荣和梦想,又有辛酸和苦楚。因为,做一名志愿者不仅意味着担当和责任,而且意味着坚持和奉献。12岁、戴着眼镜、留着寸头、小学毕业即将升入初中、在太阳下蜷着腿熟睡……这些词语,足够烘托出这名抗洪救灾中“最小志愿者”的高大形象。

  “最小志愿者”之所以迅速走红网络,吸引无数关注的目光,一方面,是因为小小年纪展现出来的担当打动了众多网友,令人动容。生活中,他乖巧懂事,孝顺父母,能够为病患中的母亲分担家务;抗洪救灾中,他主动提议参加志愿者,奉献爱心,既搬米、面、矿泉水,也会在重灾区帮居民铲泥。虽然只是力所能及,却满满的都是正能量。

  另一方面,是因为抗洪救灾实在太累,担心孩子的身体吃不消,令人担忧。从报道中不难看出,一天将近10个小时的工作时间,还要顶着烈日进行作业,对于一个小学毕业的孩子而言,这需要多么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所以,在搬完70袋面之后,他在太阳下就蜷着腿睡着了。一个无私奉献、坚韧不拔的形象拔地而起,激发出执着、奋斗、励志、温暖的社会正能量。

  志愿者是温暖社会的阳光,是激励人们前行力量。“最小志愿者”迅速走红网络,激活了人们潜伏于心底的爱心与渴望,这既是文化和情感的归属,也是奉献精神、利他主义的体现,更是理性选择的结果。

  令人欣慰的是,我国的志愿者队伍在不断发展壮大。无论是救灾抢险还是扶弱助残,无论是文化传播还是环境保护、社区建设,在各个领域都可以看到志愿者的身影。可以说,志愿者精神是让社会产生凝聚力的有机力量,是抵御冷漠风气、抵抗“文明孤岛”的友爱之光。期待更多的志愿者,用他们的行动激发整个社会向上向善的力量,引发我们这个时代的共鸣。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