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铿铿蜀音 >> 正文
让群众在重建家园过程中有更多获得感
http://www.scol.com.cn(2017-8-19 6:44:51)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侯雯雯
作者:刘天放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8月16日下午,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第五次会议在九寨沟县召开,会议指出“8·8”九寨沟地震抢险救援和应急安置阶段任务总体完成。这意味着,从16日开始,九寨沟震区进入到过渡安置和灾后恢复重建阶段。修复山川,重建家园,升级产业,震区站上加快建设美丽繁荣和谐新九寨的起点。(8月18日《四川日报》)

  在抗震救灾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效后,灾区的生产生活逐步走上正规,人心稳定了,也激发出了灾后重建的斗志。那斗志,是抗震救灾中形成的;科学、及时、高效的救援生命,转移、安置受灾群众,给了灾区人民巨大的鼓舞和信心。这些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也为今后重建美丽家园,打下了坚实基础。

  诚如漳扎镇上寺寨村的灾区群众龙伍泽仁所言:“美景还会回来,人在,希望就在。救援力量那么快就来了,最艰难艰险的阶段都战胜了,还有什么不可战胜的?”是的,现在到了“告别伤痛走向新生活”的时候了。“有党委政府的带领,什么都不怕,有十足信心重建美好家园!”“相信党和政府,只要有人在,一切都可以重来,九寨沟未来会变得更美丽。”每当听到群众这样的声音,就会让我们更有信心,坚决打赢灾后重建这一仗。

  灾后重建,就要让灾区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而更多“获得感”如何来?这就要认真贯彻落实8月16日召开的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第五次会议上确立的灾后恢复重建的总体思路,即以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为统揽,充分运用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成功经验,紧扣灾区实际、针对受灾特点,坚定走“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恢复重建新路。坚持“四项原则”——坚持尊重自然、生态优先,坚持因地制宜、科学重建,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坚持创新机制、强化保障。

  九寨沟的地势地貌极为特殊,由此才成了大自然的“馈赠”。因此,要想恢复重建也有其独特性。它是世界级景区,还拥有知名的世界遗产保护项目,灾后恢复重建还将面临景区重建和世界遗产保护的双重任务,新的挑战又摆在面前。无论哪一项灾后重建,都涉及九寨沟地区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要想使灾区人民在重建家园中有更多“获得感”,就必须在科学重建、绿色重建、人文重建、阳光重建上做足功夫,让那里的群众感受到党中央的亲切关怀,来自省委省政府的温暖,来自全川以及全国人民的支持。

  值得欣慰的是,目前,省减灾委已部署启动“8·8”九寨沟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基础工作,对生态环境、地质灾害、产业损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及城乡房屋等损失进行评估,为编制恢复重建规划提供科学严谨的决策依据。阿坝州也抽调了恢复重建工作的专业干部,忙碌在灾后重建一线。随后,还有更多专业型干部将前往九寨沟县,工作正在全面展开。九寨沟震后的恢复,事关灾区群众的民生。而把重建与保护生态、旅游升级、脱贫攻坚、传承文化、提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结合起来,这当是一个良好契机。

  “我们有信心用勤劳双手重建美好家园”——听听灾区群众的声音,就更令人信心百倍。九寨沟县漳扎镇上寺寨村的那一幅“团结互助、相互协作、共建家园”的红色标语,就说明了一切。坚定走恢复重建新路,加快建设美丽繁荣和谐新九寨,成了所有人的共识。这不仅又令人想起了当初抗震救灾中的那种不畏艰难、勇于奉献、守望相助、永不放弃的精神。

  是的,我们就是要让家园变得更美丽,使人民群众的生活在灾后重建后变得更富裕、更幸福,总之,就是让灾区群众有更多“获得感”,那才是最终目的。而那些“获得感”肯定来自各级党组织的关怀,严谨科学、快速有力的对灾后重建家园各项措施的制定和贯彻落实。这其中,不仅有投入的真金白银,还有那一声声的冷暖问候声……让群众在重建家园中有更多“获得感”,四川决心做到,也一定能够做到。(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