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铿铿蜀音 >> 正文
森林归来变“金山”,绿色群山“金不换”
http://www.scol.com.cn(2017-8-8 7:42:49)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刘天放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长江,穿行于四川腹地,犹如一支利箭,从西向东,射向茫茫大海。在它的身后,是巍峨的川西北高原,是高低起伏的山地丘陵。自1998年以来,四川的森林覆盖率从24.23%提高到2016年的36.88%,超过上世纪中期。川江的浑水期从每年300天下降至不到120天,泥沙含量减少一半以上。过去19年,蜀中高原和山地共同见证了一场生态巨变:山脉重披绿衣,大地森林归来!(8月7日《四川日报》)

  从报道中获知,由于历史原因,四川原本茂密的森林经历过过度开发,绿色在当时的四川大地上越来越少。四川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直到八十年代都以“砍树”为主旋律,砍树,成了“光荣”之事。一轮接一轮的砍树大会战,使巴蜀大地遍体鳞伤,结果,也遭到了大自然的强烈报复。灾害频发,洪水、干旱、沙化等导致的水土流失严重,也使生产和生活遭受了巨大损失,却也使四川人更加意识到植树和护林的重要。

  庆幸的是,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四川果断终止了盲目砍树,转而开始控制天然林采伐。四川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地处我国西南,是长江、黄河重要的发源地、涵养地、集水区,境内1000多条河流中约有96.6%属长江水系,被称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中国半壁江山的水塔”“生物多样性的宝库”。就是说,让森林归来,不仅是四川的需要,更是保护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更大需要,是国家宏观环保战略的一盘“大棋”。

  而四川不负众望,利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国家开始控制天然林采伐量,启动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的契机,开始制定‘森老虎’请下山”的森工转产脱困方案,并付诸于行动中。天保工程、退耕还林以及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经过不懈的努力,到了2010年,四川以完成第一轮退耕还林造林任务,1336.4万亩陡坡耕地变成森林的成绩,排名全国第三。

  仅将近20年时间,四川净增的森林面积就达6万平方公里,林地面积达到2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一半,广袤的森林构筑起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森林归来,生态环境恢复了,青山绿水遍及巴蜀大地,金山银山不如“森林之山”。由资源遭到破坏而引发的灾害大为减少,这使四川人意识到,森林归来变“金山”,绿色群山“金不换”!

  而成绩的取得,背后有着辛勤的付出,甚至有利益上的牺牲。在退耕还林过程中,我们绝不能忘记那些为四川生态乃至全国重大河流的涵养做出利益牺牲的人。他们无论是在植树还是护林过程中,都做到了甘于坚守,默默地为生态保护做着贡献。是的,就是再艰难,四川也做到了。森林归来,带来的是金山银山。“四川一边不断发现绿色银行的兑现密码,一边持续释放改革活力守护绿水青山。”

  四川的“森林归来”,靠的是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绿色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靠的是省委的坚强领导。诚如报道中所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深刻洞悉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跃升的发展大势,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将“绿色”发展上升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而四川在贯彻党中央决策上雷厉风行,蹄疾步稳,“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更令人憧憬的是,四川坚定贯彻中央决策,对绿色理念始终彻悟和坚守。今年5月24日,王东明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做的报告中就指出,我们要用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的美好愿景凝聚奋进力量。美丽,就是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美丽城镇与美丽乡村交相辉映、美丽山川与美丽人居有机融合,充分绽放四川独特的自然生态之美、多彩人文之韵。这表明,四川在绿色发展上的决心和信心。对此有理由相信,四川一定会让更多的森林归来,使巴山蜀水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为美丽四川、美丽中国不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