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观点阵地 >> 正文
我们离共享经济究竟还有多远的距离?
http://www.scol.com.cn(2017-7-20 16:29:56)  四川在线    编辑:侯雯雯
作者:何伟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2014年,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逐渐出现在我们面前。以滴滴、UBER为代表的出行平台给传统的出行商业市场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但是它也代表着共享经济在网络时代的一次革命。而随后,另一种极具创新的商业模式又来到我们面前。

  2016年,共享单车悄然来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城市。一夜之间,几乎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各式各样的扫码骑行自行车就遍布了这几个城市的街头小巷,为解决群众“最后一公里”作出了很好的实践。

  2017年1月9日,成都市政府率先反应,出台了全国首个《关于鼓励共享单车发展的试行意见》,这也代表着共享经济商业模式逐渐被城市管理者接受。但同时,也对城市管理者和创新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继续推动共享经济发展的同时,规范使用者的文明行为和培育共建共享的意识?

  单车自身的特点和优点(如没有废气和噪音排放,占空间和道路资源少等等)和汽车和摩托车等相比,它几乎是没有争议的交通工具。这不仅有利于保护城市环境,还解决和服务了人群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给人群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因此,这类共享经济的迅速崛起成为部分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可以说是三方共赢的局面。作为城市管理者,这种局面显然是有利于社会治理的,也是有利于服务群众的。而作为群众,在炎炎烈日下,你是愿意迅速骑车到地铁站,还是愿意在太阳下走上1,2公里到地铁站呢?很明显,在不太远的情况下,大部分人还是愿意骑一段车的。

  共享经济商业模式,让每个人都享受到了改革和创新带来的福利。但当公众的意识形态还停留在为服务个人的时候,便会衍生出其他的负面效果。如跟风学着将单车纳入个人所用,不考虑损坏公物的后果等等......共享经济要想运转流畅,需要公众具备较高的公共意识和契约精神,并且要善待创新,努力去遵守公共规则。然而,到底应该如何规范个人行为?除了提升个人行为意识外,还需要加强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和引导,以及提升创新企业在实施阶段的规则制造。

  试想将共享经济模式复制运用到政府工作的每个层级,如精准扶贫、关爱救助、创卫环保、政府信息公开等各个领域。如辖区企业扶贫平台,可以通过主动对接辖区企业,将更多的社会资源和社会资金充实到街道的慈善事业中,实现精准扶贫工作和互利共赢的平衡。这样的工作正是我们的城市管理者正在探索的工作过程。如此可见,我们离共建共享还有许多的路要走。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