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铿铿蜀音 >> 正文
产业人才“双高地”彰显四川高效率
http://www.scol.com.cn(2017-5-8 8:02:35)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刘天放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5月3日,位于成都科学城的兴隆湖碧波荡漾,晴空万里,随着几组无人机陆续升空,“喜迎党代会 天府新飞跃”——全国主流新媒体瞰四川大型采访活动由此启航。采访活动选择成都科学城为起点,寓意深刻:这里是国家级天府新区的核心区域,是成都城市空间布局的新兴增长极核,还是四川自贸试验区的重要组成。航拍揭开面纱——随着城市重大基础设施陆续建成、重大产业项目相继投产,四川天府新区正从“平面画”变为“立体图”。(5月7日《四川日报》)

  作为四川自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天府新区的初露峥嵘,令人欣喜。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即四川自贸区从开始建立到现在才两个月的时间,天府新区产业人才“双高低”就已成型,这说明四川在贯彻国务院部署,力图实现“两个跨越”的力度有多大!就拿科学城来说,地处天府新区核心区的成都科学城,目标是建设西部创新第一城,做四川创新转型发展的新引擎。可见四川建设自贸区的起点高,措施到位,处处都是大手笔,彰显了四川的高效率。

  四川自贸区的主要任务是落实中央关于加大西部地区门户城市开放力度以及建设内陆开放战略支撑带的要求,立足内陆、承东启西,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将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西部门户城市开发开放引领区、内陆开放战略支撑带先导区、国际开放通道枢纽区、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示范区。因此,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天府新区的建设起步,即在蓄积科技创新力量,为产业的高点起步不断升级提供可持续的驱动力,这就需要严要求、讲效率。

  然而,打造产业人才的“双高低”绝非想象的那么容易。人才的引进是天府新区发展的重要一环,甚至可以说是“重中之重”。在本次第13次成都市党代会上就提出,要构筑国际化人才高地,吸引和集聚一批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天府新区成都片区自然要走在前列。成都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一系列配套措施相继出台,为人才引进打通了“绿色通道”。例如,专门设立了服务区,为外籍人士开通多语种在线翻译,再如,通过实施“博士服务团”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计划、重点产业规模企业急需紧缺人才引进计划、创新驱动校地合作创新型人才引进计划等吸引人才,出台了安家补助、生活补贴、生活配套等激励政策等。

  其实,成都在人才战略上的动作先于自贸区的设立,成都去年就出台了《加强成都天府新区招商引资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对引进到成都天府新区的院士、“千人计划”海外人才、有影响力的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给予办公保障、贷款贴息、资金扶持等优惠条件。在如何人才的引进上,天府新区还积极走出去,主动和人才“搭线”,组织人员留守诸如美国硅谷等地“引智”——新区一直在“全球聪明脑袋”用心用力。而在打造“双高地”中,有了政策措施还不行,最重要的是落实,政策措施的落实,才能看出效率来。令人欣慰的是,“双高地”的初露峥嵘,充分说明天府新区的高效彰显。

  “六大战略”定位,令身处四川的成都平原经济区换发出生机勃勃,前途无限。省委王东明书记一直强调在各项工作中要“狠抓落实”。令人欣喜的是,瞄准“再造一个产业成都”的核心目标,天府新区这一产业、人才“双高地”,正是在“狠抓落实”后收到了高成效。由此,天府新区产业人才“双高地”的初显,彰显了成都乃至四川的高效率,也给人带来了更大信心。有理由相信,只要上下齐心协力,务实求真,开拓创新,天府新区、四川自贸区,乃至一切既定的目标都将实现。(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