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铿铿蜀音 >> 正文
脱贫“蜀绣”需要精雕细琢
http://www.scol.com.cn(2017-4-26 7:47:49)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马新超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就脱贫攻坚提出要“下一番‘绣花’功夫”的新要求。新年伊始,省委、省政府带领全川人民,精心绘底稿,细心运针线,用心创绣技,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春季攻势”,一针一线绣好脱贫攻坚这幅民生大“蜀绣”。(4月24日《四川日报》)

  一幅精美的蜀绣,需要一针一线的精准穿引,而脱贫攻坚同样需要这种“精雕细琢”的精神。站在盛产蜀绣的这片热土,我们愈发感到:只有措施精准,才能让脱贫“蜀绣”精美。

  脱贫“蜀绣”精美的前提是绘好“底稿”。绣花,是一个整体构思,首先要对作品有一个整体的构想,也就是绘好底稿。就四川脱贫而言,省委早已为2017年脱贫攻坚这幅民生大“蜀绣”绘出“底稿”,那就是:高质量完成16个贫困县摘帽、3700个贫困村退出、105万贫困人口脱贫的年度任务。梳理任务不难掂量出今年的“难度系数”,对于进入脱贫关键期的四川来说,天天都是硬仗,分秒都不能浪费。于是,四川抢前抓早、快马加鞭,第一时间发出“作战令”,落下“先手棋”,打响春季攻势,将“起势”变为“胜势”,形成“开局即决战,起步就冲刺”攻坚新态势。可以说,四川春季攻势的迅速启动,得益于脱贫“蜀绣”的“底稿”清晰,按照既定方向、既定任务,一以贯之、精准施策,就能让脱贫攻坚顺利推进,让“底稿”变成精美的“蜀绣”。

  脱贫“蜀绣”精美的关键是运好“针线”。 精准扶贫要的就是“绣花”精神,每针细勾勒,精妙夺天工。一针一线都要恰到好处,方能绣出精美的产品。脱贫攻坚中的“绣花”功夫,指的当然不是穿针引线的技艺,而是精准、精细、精湛的精神,是一种“切中要害、毫厘不差”的准度。我们看到:四川坚持问题导向,紧扣重点、缺啥补啥,一环扣一环抓,一针接着一针绣。农业扶贫启动技术大培训、成果大推广、典型大宣传、品牌大联展;瞄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宜宾举办“春风行动”就业扶贫专场招聘,拿出8000个岗位为贫困户就业“保媒拉纤”……这些都是今年四川脱贫攻坚问题导向、紧扣重点、对标补短的缩影,更是精准扶贫的体现。只要我们拿出精准的态度、精准的措施,就能在脱贫攻坚中“穿针引线”,织出精美的“蜀绣”。

  脱贫“蜀绣”精美的要点是创新“绣技”。蜀绣历经千年而不衰,除严谨细腻的“绣花功”外,与丰富多变的创新技术密切相关,至今已形成120余种针法。对于脱贫攻坚这幅特殊“蜀绣”来说,用短短几年破解千年贫困难题,更需要不断创新脱贫攻坚模式和机制。我们看到:汉源县永利彝族乡古路村在绝壁上“反弹琵琶”,不修大路,转而修索道、建农家乐,让400多年的“古”和“险”,变成烫金的旅游名片,创造性地架起一条脱贫飞索。这就是四川脱贫攻坚围绕精准创新求变的生动注脚。从中可以看出:四川不拘一格谋创新,用好“绣花针”,练好“绣花功”,走出一条具有巴蜀特色的脱贫攻坚新路径。可以说,一幅质量上乘的“蜀绣”,贵在每一针都绣得精、绣得巧,而四川脱贫攻坚的成效,就得益于不断翻飞“绣花针”,谋变“绣花技”。

  精益求精,方能善做善成。我们要以春季攻势为契机,下一番脱贫攻坚“绣花”功夫,在脱贫攻坚的巨幅长卷上,织出一幅幅美丽亮眼的新“蜀绣”。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