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网聚蜀语 >> 正文
“微信扫墓”,不要急着去批判
http://www.scol.com.cn(2017-3-22 7:57:52)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谷浩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今年清明节来临之际,四川成都市长松寺公墓推出了一种新的“互联网+祭祀”方式——微信远程祭祀。用户在微信公众号上填写寄语,随后寄语可同步到墓地前的一块大电子屏上滚动显示,以表哀思。(3月21日,新京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清明节大约形成于周代,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节扫墓祭祖这本是每个孝顺儿女都应亲力亲为的分内之事。我们中华民族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孝道,清明节为亲人扫墓、祭祀祖先也是不可缺少的活动礼节。但是在社会发展日益快速、人口流动日益频繁的今天,实地扫墓却成为了一些外出游子“心虽向之,却不能至”的负担与奢望,毕竟面对时间的紧迫、路途的遥远、工作的繁忙等等种种因素,让这些人在传统要求和现实情况之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于是在这样的背影下,“微信扫墓”这种“互联网+”的新形势应运而生,也为这些外出打工者们带来了一些心理的慰藉。有些网友看来,如果不能亲自扫墓,那清明节不就失去了祭奠的意义了吗?又或者这种手机上打几个字,即轻松又省事的新形式会不会渐渐取代传统形式?甚至有些网友写道:“今天可以微信扫墓,明天是不是就可以微信陪家人过年,过中秋,微信跟家人聊聊天是不是就不用回家看看了?底线就是这样慢慢拉低的。”或许网友的担心也不无道理,但是,我们不妨摘掉有色的眼镜,抛掉先入为主的观念,心平气和的去看待这项新事物,毕竟它给那些外出游子们创造了一条表达情感的渠道,聊以安慰心中的愧疚,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同时,我们也应该对那些不能实地扫墓的外出人们不妨多一些理解与同情。

  当然,面对清明扫墓,我们鼓励回归和发扬传统的扫墓形式。能回去还是要回去的,毕竟没有形式就没有内容,在传统的扫墓仪式中,“孝”的含义和对亲人的思念才能够达到更加充分的表达。但是,在坚守传统习俗的同时,我们也不妨对新生的祭奠形式多一份包容,毕竟时代不断地在发展,具体活动形式与内容也应该具有新时代的特色,顺应时代的发展才能更好的应对和解决现实问题,这样我们的传统节日才能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更加有生命力和传承性。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