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铿铿蜀音 >> 正文
人民日报连续三天报道四川改革有深意
http://www.scol.com.cn(2017-3-25 9:23:05)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侯雯雯
作者:龙继辉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人民日报》连续三天分别以《一喜一忧看账本(探路供给侧·怎么种)》、《老梁的生态账算得好(探路供给侧·怎么养)》、《升级版农家乐 账本更厚了(探路供给侧·怎么赚)》为题推出了三篇系列调研报道。(3月21日、22日、23日《人民日报》)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需求侧改革主要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造、创新等要素。毋庸置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要从需求侧改革和供给侧改革两个方面发力,协调发展,最终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让人们群众有更多的改革获得感。

  农业对于四川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自秦朝时李冰父子修建好都江堰水利工程以后,就慢慢铸就了成都平原的富庶,“天府之国”由此声名鹊起。直至今日,农业对于四川发展的贡献率也是居高不下的。但是,四川农业结构还不合理。比如,四川是粮食主产省之一,但常年要从省外调入50亿斤优质稻谷、230亿斤加工转化用粮,占省内产量的40%以上;四川是全国的畜牧业和西部的水产大省,但牛羊肉自给率只有85%,兔肉消费占全国六成但1/3依靠外调,淡水水产品自给率不到70%。所以,对四川省情了如指掌的习总书记会忧心忡忡地指示四川必须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四川农业改革怎么改?毛主席说得好:“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人民日报》以“怎么种”、“怎么养”、“怎么赚”三个视角从发,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大调研。通过事实和数据的鲜明对比,从中可以悟出四川农业结构改革的发展路径。

  因地制宜是四川农业结构改革的总要求。各地怎么种、怎么养、怎么赚,要因地制宜,不可一味“复制”、“粘贴”,要根据各地自然资源、土地资源、人力资源的不同优势况,一地一策,因地施策。要发挥好市场“无形之手”的作用,根据市场供需变化适时调整,并让农产品错峰上市,以求实现农民利益的最大化。

  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好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通过项目支持、资金扶持、培训创新型农民人才等手段,不断增强农民闯市场、抗风险的能力。

  传统农业为啥没有市场,就在于墨守成规,人家在干,自己也如法炮制,依样画葫芦。结果,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同质化,没有特色亮点,激不起人们的购买欲望。而且,整齐划一的集中上市,严重供大于求,上市即烂市,农民怎能有个好收成呢?所以,重视数量还要重视质量和价值的提高。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变通就要创新,创新不等于不能借鉴。但借鉴一定要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这样生产出来的农产品才会因鹤立鸡群而不愁销。

  人民日报连续三天报道四川供给侧改革为四川农业供给侧改革提供了改革思路,指明了方向,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革压力。只有8000多万四川儿女集中民智民慧,众志成城,才能走出目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的困境,真正让“天府之国”表里如一。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