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经济生活 >> 正文
扼杀舌尖欺诈 需要配套完善
http://www.scol.com.cn(2017-2-21 7:51:42)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刘颂寒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在购物时,往往带有“纯绿色”“鲜榨”“无污染”等字样的食品很容易得到消费者的青睐。殊不知,这种营销方式今后将会被定性为食品安全欺诈。(2月17日《经济日报》)

  电视广告里经常出现“纯绿色”、“鲜榨”、“无污染”等字眼的食品,往往会更加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这些食品究竟是否如广告所说一般呢?只有经过质检部门的验证之后,才能给出答案。但是,不少商家却以此为噱头,并且屡试不爽的做广告,让一批又一批的消费者信以为真。

  此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日前发布《食品安全欺诈行为查处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凡是涉及虚假宣传的行为,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将被移交公安机关依法处理。国家食药监局相关方面的积极作为,值得人们给予高度肯定。但是,相对于办法而言,还需要更多配套措施的完善,才能保证消费者的利益不会受损。

  其实,类似虚假广告的宣传,早就不是一两次了。公众对于这种“纯绿色”、“鲜榨”、“无污染”等字眼也是见怪不怪了。毕竟,这么多年的宣传下来,好像身边商家卖的东西都是这类产品。但是,不可以忽视的问题是,这些东西究竟是否和广告一致,公众并不知情,相关的质检部门也没有给出官方答案。也正因为缺乏第三方权威机构的介入,才让商家无论如何宣传,都没有受到相应的追查。因此,除了制定相应的查处办法之外,还需要保证执法力度的纵深发展。如果说,只有相应的办法,却没有足够强大的执法力度作为后盾,往往很难对那些虚假宣传产生真正的震撼作用。

  同时,对于宣传使用的词汇,相关部门并没有准确的定义。究竟达到什么标准,才可以使用什么样的词语。也正因为如此,才给了很多商家可趁之机。所以,除了有处罚虚假宣传的办法,还需要更多明晰的词语定义,这才能避免执法者在执法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执法尴尬。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虚假宣传,其实还是商家宣传上的用力过猛。在质量没有达到相应的标准之前,先把名头吹的比什么都要响亮。这种情况虽然经过多次整治,但终究没有彻底消灭。归根结底来说,还是相应处罚力度上的不温不火。对于这种情况,除了有相应的办法以外,更应该提高处罚的力度,加大虚假宣传的“吹牛”成本。让执法者能够精准执法,让吹牛的商家付出惨痛的代价,才能还公众一个良好的舌尖上幸福。(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