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社会民生 >> 正文
“地域歧视”诉讼恐自摆乌龙成“高级黑”
http://www.scol.com.cn(2017-2-9 7:40:00)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山居闲人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2017年北京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小品《取钱》中骗子打电话时说的是河南话,引起网友热议。2月7日,西安一河南籍律师以“地域歧视”和“侵犯河南人名誉权”为由提起诉讼,要求北京电视台和该小品编剧及演员,向所有河南人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每人一元。(2017年2月8日《华商报》)  

  说起“地域歧视”,这世界上还真有,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的“限穆令”就是最典型的一例。可西安这位河南籍律师,竟以2017年北京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小品《取钱》中骗子打电话时说的是河南话,就上纲上线地说是“地域歧视”,要将北京电视台及小品编剧和演员告上法庭,这未免也太过牵强。 

  我们知道,语言类节目是“春晚”所有节目中人气最旺的,而“小品”又差不多是语言类节目中最受欢迎的。之所以如此,就在于“小品”中演员除充分运用了丰富、滑稽的肢体语言外,那独具特色的地方方言在其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假如所有“小品”中演员都清一色讲普通话,那与“群口相声”能有多大区别?恐怕受欢迎程度也会大打折扣。  

  既然“小品”受欢迎程度与方言的使用有很重要的关系,那在“小品”中使用任何一个地方的方言就都不应该是问题。须知,用什么地方的方言,多半与“小品”的作者或演员的语言习惯和擅长有关,而未必在他们心理潜藏着所谓的“地域歧视”。再者说了,如果在“小品”中用了任何一个地方的方言,就有人跳出来将其与“地域歧视”挂钩,那今后但凡涉及敏感话题或针砭类节目,难不成演员都得改用“鸟语”?  

  这位律师说:“作品显然影射河南人是骗子的代名词,而小品的表演者也在观众笑声中,中伤了河南人”,这不是自己往自己头上扣屎盆子吗?演员用何方言未必想影射谁,观众看节目也仅是一乐而并不一定想那么多。笔者以为,倒是想以诉讼方式来挽回声誉的举动成了新闻,在不经意间起到了“广而告之”的效果,即便出发点是善意的,可也难保因自摆乌龙而成“高级黑”。  

  所以,无论是谁,在未得到授权前,都不能轻言代表谁,更不能代表他人尤其是大众与人对簿公堂。那样不仅未必就能为他们争得利益或名声,甚至有可能给他人造成更大的伤害。(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