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国评蜀论 >> 正文
宽以对“创”,容以待“新”
http://www.scol.com.cn(2017-1-24 7:49:41)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古迪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创者,所谓始作;新者,所言覆旧。对于创造者而言,前路是未知的,对于尚新者来说,阻力亦不可免。给“创造”提供更加宽松的环境,为“新意”集纳更多善意的包容,让“试错”的机会成为“创新”的机遇。如此,方有下文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之局面。

  “创新”让人感觉高端、大气,离我们似乎很远,但行行业业、大凡小事都讲究“创新”,又是与我们朝夕相伴。说起创新的案例,不由想起一位失败的“创新者”——诺基亚。“成也创新,败也创新”的路径,着实让人感慨。今时对于这样一位“巨商”的评价,不得不说“真是缺乏创新到底的勇气。”在今天的中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正蓬勃发展,正需要一股强大的创新力量支持,这股力量蕴涵着激情,这份勇气凝聚着担当!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驱动的主体在人,“人才又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另一方面,“创新又是人的才能的最高表现形式”,可以说二者是相互促进,互相成就的。古今中外凡因创新改变自己命运甚至是人类命运的例子不胜枚举,创新地位于斯,在当今社会怎样确保创新人才的动力,如何激发创新人才的活力,成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乃至推动整个社会进步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要让人才有所创新,国家当“创新”对创新者环境,社会当“创新”待创新者理念。

  国家鼓励创新,社会提倡创新,人民呐喊创新,积极呼吁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凡此种种,发展的方向和表达出的意愿是不容置否的,但是,其间夹杂着操之过急、缺乏耐性、一蹴而就等等情绪和问题却十分不利于创新型产业的发展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创新风险过大、成本过高、周期过长,导致个人和企业都不愿、不想甚至是不敢创新。这也正好反证了成功属于少数人、属于创新者的逻辑关系。我国是一个历史文明悠久的古国,纵观历史,特别是每到社会转型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行各业勇赶潮头,创新动力源源不断,其重要原因就是国家需要并鼓励创新。目前,我国尚欠缺对创新失败的一套完整的保护机制,让创新人才“不敢”大展拳脚。缺乏“向死而生”的勇气,害怕承担失败的后果,又怎能成功。

  挖掘创新人才,应当刨根在创新人才成长的“土壤”中;培养创新人才,应当要结合创新人才最需要的实际;尊重创新人才,应当从保护创新人才做起。如今,我们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对于探索创新而言,摸着石头过河是一种必然,但我们可以有条件的给蹚水者系上一条安全绳。容错免责机制便是最好的保护措施、激励措施,对于体制机制创新者、勇于探索实践者而言,体现出的才是一种培养、关心和珍视。“试错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改革创新允许试错宽容失败”,创新就是一种改革,创新应当包含试错,创新型人才应当容许“试出‘错误’的成绩”。只要在法律和道德边界内,就应当鼓励创新者打破束缚、迈开双腿,给予他们最大的勇气。

  或许是因为社会的浮躁,更多的人愿意走“成功的捷径”,更何况创新这种“烧脑”的举动很容易“引火上身”。与其面对失败后来自家庭、亲人、朋友乃至社会的攻讦,倒不如“安安稳稳”。勇于创新也许“头破血流”,墨守成规却总能赚得一成。人们往往只愿看到成功者的光环,却不想理睬光环下的辛酸,这种辛酸却是创新的过程。众多的科学家、学者,一辈子默默无闻,甘于清贫,为了理想终其一生或许创新一事,用生命在演绎高尚。或许一朝成名,而此时聚焦的不应当局限在其取得的成就有何影响,其本人有什么地位。正如近日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领奖的赵忠贤、屠呦呦等人,他们背后的故事正当来激励“在路上的创新者”。李克强总理提到要挖掘蕴藏着巨大创新潜能的“富矿”,挖掘这座“富矿”就应该让“富矿”明白,时间是成矿和炼金都不可缺少的东西。

  一百次创新或许有一次成功,除了对这一次成功的宣传和报道之外,还应该有对其余九十九次失败的致敬。“中国有无数的历史人物,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失败,而不是因为成功。”要在全社会树立起一种“创新不全以成败论英雄”的观念意识,让“失败者”也能登上舞台,正是因为他们的“失败”给更多的成功创新提供了经验借鉴,正是因为他们的“失败”给社会扬起探索求新的大旗。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失败也都是成功,是创新者排除失败路径的一种成功。爱迪生试验了1600种材料才发明了电灯,我们假设在爱迪生之前有人已经排除了另外1600种呢?至少对这种结果是失败的创新也应有一字片语的提及。

  “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创新的人才呼吁“创新的环境”。创新既是战略者探索求进的智慧,更是破冰者不畏前行的勇气。国家保护创新者,社会宽容创新者,多担待创新勇气带来的“不周”,给创新人才多一点“安全感”,让容错机制日臻完善,让创新体系更加成熟,如此,营造创新发展新生态方可计日而待。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