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铿铿蜀音 >> 正文
易地搬迁“搬”出四川脱贫攻坚“加速度”
http://www.scol.com.cn(2017-1-11 7:49:59)  家庭与生活报    编辑:盛飞
作者:林伟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从山上搬下来,聚居点有小卖部、卫生室、阅览室,还有健身场所!”看着自家新房,巴中市南江县下两镇瓦坪村村民颜贤兵喜上眉梢。2016年,“颜贤兵们”的故事在四川不断上演。1月4日,记者从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全省144个县市区的易地扶贫搬迁建成住房97686套、建成率达133.1%,完成投资165.5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109.6%,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建设任务全面完成。(1月5日《四川日报》)

  “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没有贫困人口的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扶贫攻坚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采取超常举措,拿出过硬办法,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用一套政策组合拳,确保在既定时间节点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易地扶贫搬迁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的最大优惠民生政策,也是打赢新一轮脱贫攻坚战的“当头炮”。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易地扶贫搬迁,就是通过国家政策扶持,解决好“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问题,把居住在自然条件恶劣、生态基础脆弱的贫困群众搬迁到条件较好的地方居住。新迁入地在交通、医疗、文化教育等方面有保障,优于原居住地,有利于贫困群众创业、就业,逐步提升生活质量和家庭收入水平,实现脱贫致富目标。这是一项从根本上帮助农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综合性工程,其突出特点是实现“输血”与“造血”,外部支持与内在动力的统一,其实质就在于“精准扶贫,不落一人”。

  正如报道中所说的,易地扶贫搬迁是四川新时期脱贫攻坚的首场硬仗,旨在通过搬迁解决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贫困人口的脱贫发展问题。2016年,我省计划搬迁25万人。在搬迁过程中,我省严格执行人均建房面积不得超过25平方米的标准,对高原藏区、大小凉山彝区按不低于平均建房成本80%给予补助,对秦巴山片区、乌蒙山片区按不低于平均建房成本70%给予补助,对其他地区按不低于平均建房成本60%给予补助,户均自筹原则上不超过1万元,防止贫困户因搬迁建房举债。

  事实表明,易地扶贫搬迁是拔穷根、解困局的千载难逢的机遇。而难搬出、难稳住、难发展、难融入是易地扶贫搬迁的“四难”问题。形势越复杂、任务越艰巨,越需要科学合理的策略和有效管用的措施。为了支持和帮助农村贫困群众尽快摆脱贫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与全国人民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四川打赢易地扶贫搬迁硬仗的背后,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紧盯脱贫攻坚年度目标任务,频出重拳战贫治贫。2016年是我省脱贫攻坚以来贫困县摘帽、贫困村退出的第一年,最新数据显示,四川5个贫困县摘帽、2350个贫困村退出、105万贫困人口脱贫目标预计能够实现。

  由此观之,扶贫攻坚已经进入了啃硬骨头、爬坡上坎、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在这场没有退路、时间紧迫的扶贫攻坚战中,四川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用好政策的组合拳,易地扶贫搬迁“搬”出脱贫攻坚“加速度”,凸显了“扶真贫,真扶贫”的决心智慧,体现了省委、省政府“精准扶贫,不掉一村,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不变情怀与责任担当,给我们的启示是:易地扶贫搬迁是块“硬骨头”,啃“硬骨头”得用“硬功夫”。只有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足“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才能补齐短板、攻克难关,把贫困地区、贫困人口一起带入全面小康。(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