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社会民生 >> 正文
走出烧秸秆的困境需各方加大投入
http://www.scol.com.cn(2016-11-27 8:50:24)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周帆
作者:刘天放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黑龙江省肇东市有村民因焚烧秸秆被拘留,但其家人认为秸秆只能焚烧,不然无法种地,此事引发热议。《大气污染防治法》明令禁止露天焚烧秸秆,构成犯罪还可追究刑事责任。但也有专业人士认为,应对农民“网开一面”,引导其有效利用秸秆,才是断决焚烧的最终途径。家人称不烧无法种地。(11月26日《新京报》)

  农民说不烧开春无法种地,回收成本高,官方称不按规矩办就拘留。烧秸秆不对谁都知道,甚至有可能触犯法律,可除了拘留,就没有其他选项了吗?为什么非要让矛盾对立到不可化解呢?各地秋冬季“狼烟四起”,秸秆焚烧产生的浓烟加剧了空气污染。各地对禁烧秸秆的态度很明确,规定出台了一大堆,层层签署责任状,基层禁烧跑断了腿,“严密布控、严防死守”尽显。甚至有不少基层干部因禁烧不力被停职、免职都不罕见,可就是无法管住这“一把火”,这匹脱缰的“野马”依然驰骋。

  严苛的规定和问责,就阻止不了烧秸秆,连拘留都不怕,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农民认为烧秸秆是传统,如果秸秆回收或还田,费时、费力、费财,甚至有可能耽误农时。就是国家给的那点补贴,农民也根本看不上眼;烧秸秆的成本小,给的那点补偿,还不如烧秸秆省事,秸秆被付之一炬,很划算,也是最经济的处理方式。不能总抱怨农民缺乏环保眼光和科学意识,哪种方式省事、省力、省钱,他们就会趋利避害。

  而相关部门的做法,基本上就是强制性的行政命令,都是应急式的治理模式,缺乏一套长远、共赢的科学规划。例如回收或还田,基本上缺乏市场的助推,也缺乏规模化、专业化的农民经纪人服务,以及科学的秸秆收集、储蓄、转运等方式。农民见到回收或还田成本高,没有收益,于是就放弃。补贴不高就不会有动力,而烧秸秆最有利,这就造成秸秆燃烧屡禁不止。所以,对秸秆禁烧,严防当然不能放松,但更应在疏导上多下功夫。而疏导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回收。可是,秸秆回首成本不低,谁愿意出这笔钱?政府有补贴,但根据反馈来看,农民对此根本不感兴趣。

  以前,农民把秸秆当宝贝用,可喂牲口、当柴火、做肥料,可如今农村劳力少、没精力处理秸秆。虽然各地都在鼓励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原料化、燃料化等,但由于种种限制,目前多数地方仍无法完全做到对秸秆的综合利用。还田也贵,如需要粉碎两遍,深翻一遍,这就增加了成本,而一把火烧掉,还能获得钾肥。因此,秸秆的综合利用,还是个谁来承担成本的问题。而来自政府的补贴太少,于是没人愿意配合回收或还田。因此,要想使秸秆处理迈入可持续利用、有法治理的轨道,就必须加大投入,尤其是政府的投入。秸秆可作各种饲料、燃料、肥料,但如今其用途基本上不存在了。而所谓的回收或还田,也仅是纸面空谈,只因成本太高。加上长期堆积田间可能腐烂,影响播种与出苗率且极易滋生病虫危害,再加上难以集中回收等原因,“付之一炬”就成了简单、快捷、无奈,却有效的最佳选择。

  处理秸秆当然不只“烧”这一条路,所谓秸秆还田或加工成饲料之类的办法,需要成本。看来,除了加大各方投入,别无它选,这需要配套解决,且政府一定要拿大头。总之,要想让农民停止烧秸秆,就必须加大投入。只有当收益真正大于成本时,问题才能解决。由此,加大投入的同时,加强对市场的引导,让农民切实在秸秆综合利用中尝到甜头,得到经济效益才是正道。而如果投入力度不大,农民的观念不转变,市场的瓶颈不打通,来年这个季节的“狼烟”还会再起。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