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铿铿蜀音 >> 正文
“脱贫摘帽”有好政策还得有好实效
http://www.scol.com.cn(2016-11-8 8:18:29)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任评声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11月4日下午,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在成都召开。会议听取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督查组来川督查、全省脱贫攻坚评估检查整改落实情况汇报;听取了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达州市、宜宾市脱贫攻坚进展及下一步打算情况汇报;听取了“四好村”创建活动、统筹推进农民夜校建设进展及下一步打算和全省开展“走基层”情况汇报;听取了财政扶贫、金融扶贫、省内省外对口帮扶进展及下一步打算情况汇报。(11月5日,四川日报)

  在“脱贫摘帽”这一重大任务上,四川省实在“压力山大”。但全省各地各部门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加快项目实施、加强督导检查等措施,有力推进了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省委脱贫攻坚各项部署的“落地开花”。

  但“脱贫摘帽”是一项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反复性等特征的系统工作,我们更应该背对以往的成绩,勇敢面对政策落地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国家在精准扶贫上好政策不少,但个别地方却出现了“走形式”、“看数字”的负面现象。同样的农民贷款政策,在北方某省是“开会热闹散会冷”,农民贷款门槛依然很高,最后让人空欢喜一场,在安徽却是由当地财政“牵头”,农民拿土地经营权顺利贷到了款,还有利息优惠和按季偿还利息等“贴心政策”。这一强烈的对比虽没发生在四川,却能给四川省继续“脱贫摘帽”提供极大的借鉴意义。

  四川省对下一阶段的脱贫攻坚工作制定了“六有”数据平台建设运行,住房建设,打造特色产业、促进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抓好医疗教育扶贫等“六大措施”,从区域经济、社会管理等多个方面对下一阶段脱贫工作进行了规划。但政策虽好,关键还得看落地后的实效。要让好政策真正体现好实效,需要地方政府苦练“内功”,把准脱贫致富的“脉”,开对精准扶贫的“方”。

  一是不能“照本宣科”。各地致贫原因复杂多元,交通不便、思想观念、产业结构等多种问题相互交织,试图“一招鲜、吃遍天”显然不现实更不科学。因此各级各地政府和党员干部必须在充分领会中央和省委的战略布局基础上,多到田间地头走一走,多到农民家里坐一坐,多到基层查一查,看看贫困农民真正想要什么、需要什么,而不是用照本宣科、生搬硬套的“拿来主义”糊弄上级和贫困农民。

  二是不能“闭门造车”。和以往的扶贫相比,精准扶贫更讲究科学性、针对性和定制性,这对各地各级党员干部的个人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因此,党员干部更要有“本领恐慌”,多向先进经验学习,多从实践中发现问题,不断提升自我能力,打通好政策和好实效之间的最后一公里。

  三是不能“自欺欺人”。干部做的好不好,政策制度落实到不到位,只有群众说了算。个别干部搞“数字脱贫”、形式主义,这或许能蒙蔽上级一时,却骗不了群众一秒。这种弄虚作假、自欺欺人的不良工作作风,不但会降低贫困农民的获得感,更会严重寒了群众的心。因此,必须以“零容忍”的态度,对此类行为发现一起、严惩一起,层层追责,绝不姑息。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