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铿铿蜀音 >> 正文
【治国理政新实践·四川篇】四川农村改革让土地“增值”
http://www.scol.com.cn(2016-9-19 7:35:57)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马新超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省委把农村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突破口,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重点,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努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现代化水平。(9月18日《四川日报》)

  土地仍是那一块,房屋还是那一栋,林木也是那一片。只不过在流转之后,这一切都“身价”倍增。通过放活土地经营权,广袤的四川田野突破了“原值”,实现了“增值”,昭示着四川农村改革的活与巧。

  这是逼出来的改革。有史以来,农村的兴衰、农民的命运始终与脚下的这片土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农民对赖以生存的土地越有“拥有感”,就越能激发他们创造的活力。改革开放之初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村的生产力得到“爆炸式”的释放。然而,一家一户的家庭生产经营发展到今天,农业的投入和产出几乎到了极限。正如省委书记王东明所说:第一轮农村改革的红利几乎释放殆尽,问题倒逼改革,进一步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势在必行。于是,作为全国农村改革发源地之一的四川省,再一次踏上改革新征程,奏响了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核心的改革号角,一度“沉睡”的土地正变成“新农民”兴业的热土和农民增收渠道,广袤田野迎来具有时代意义的飞跃。

  这是探出来的路子。在纷繁复杂的农村改革中,紧紧抓住放活土地经营权这个“牛鼻子”,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作用。而四川以土地经营权为突破口,在确权颁证基础上,从金融创新、交易流转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多路突围“放活”,探索出具有四川特色的农村改革之路。通过明晰农村产权,让脱离土地的农民从心理上摆脱“移民”的感觉,也让“本本”成为“本钱”,可以换来更多的创业增收门路。同时,通过土地流转,让资源变资产,使沉睡的资源活起来;通过土地入股,让资金变股金,使分散的资金聚起来;通过股份经营,让农民变股民,使增收的渠道多起来。实践证明:四川农村之新、改革之变、发展之活,正是缘于一批散发“泥土芬芳”的基层探索。

  这是创出来的启示。四川农村改革富有新意,启示良多:一是土地有了“身份证”,农民吃下“定心丸”。土地流动的基础,就是明晰的产权。土地承包权变成了农民的“存折”,装到挎包里,农民有“权”也有“利”。正是有了这些“本本”,明晰了农村产权,保护了农民权益,为保护好农民的命根子上了“保险”。 二是土地变成“活资产”,激活改革“一池水”。通过市场化手段,激活被长期压抑的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和农村产权,让农村“沉睡的资本”得以“活”起来。一方面,想进城的农民,可以把土地租给农业经营主体进行集约经营,以土地换收入、换股权;另一方面,想种地的农民,可以用土地抵押贷款,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可谓“一石二鸟”。

  庄稼交给能人种,省心;流转收入加打工,安心;入股分红有保障,放心。这是四川农民对改革的由衷“心”声。三个“心”,也折射着四川农村改革的灵巧与智慧,它让土地有了更高的收益,让农民有了更多的收入,让农村有了更好的发展,这些“价值”加起来,可谓黄土变“黄金”。(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