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社会民生 >> 正文
家庭医生何以“叫好不叫座”
http://www.scol.com.cn(2016-7-5 7:58:08)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朱永华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据《信息时报》4日报道:早在2014年3月,广州就下发通知要求各区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并提出到2016年,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开展覆盖率要达到70%。但连日来记者走访发现,辖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热情不高,多个社区辖区居民人口签约率不到10%。一些刚开始该项签约服务工作的基层医生表示,到今年年底,难以完成与辖区居民签约率达15%的任务。

  在一些港台影视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人患病之后,一个电话过去,家庭医生马上就会赶过来,对患者进行询问、检查和治疗。这就是让我们为之羡慕的“家庭医生”。据报道显示,近日,国务院医改办、国家卫计委等七部门发布《关于印发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指导意见的通知》。该《通知》提出,今年将在200个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明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60%以上。作为较早推行家庭医生服务方式的广州,却在实践中遇到了群众参与热情不高乃至难以推进的尴尬。

  按说,像这种带有明显“私人订制”的家庭医生服务方式,不但可以有效化解看病难,对医院也可以增加收入的“双赢”举措,既体现出我们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又惠民便民,理应受到居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和广泛支持。在制度设计出台和媒体报道之初,也被社会广泛看好,为什么却出现“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遇?仔细分析一下,问题不外乎出在一下3个方面:其一是人们对这种中国特色的家庭医生,还存在认识和观念上的误区;一提到家庭医生,人们马上就会想到是“富人待遇”,与普通家庭还存在一定距离。而且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少家庭并没有认识到家庭医生对维护全家人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还是停留在“有病看医生、无病不求医”的心理;尤其对于很多自认为“健康”的家庭,会认为签约家庭医生既是在“浪费”也是“不吉利”。

  二是对医院或签约医生的信心不足,说白了就是对签约医生缺乏信任,这也与医患关系紧张的大环境有关,会认为签约医生是“无利不起早”,并不能给自己提供满意的诊疗服务;担心一旦签约付费之后,签约医生是否会兑现“约定”和认真负责产生怀疑,没有患病时直接到医院挂号问诊更放心。而且现在无论是街道还是社区,大小医院星罗棋布,实际上的求医问药并不难,人们所指的“看病难”,其实是看大病难和寻找让自己放心的医院难。因此,消除群众心理上的“看病难”和提高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的参与热情,首先还需要提升医生和医院的医德与诚信,缺少这个前提基础,无论家庭医生制度释放出多大的善意,群众都会认为是受“利益驱使”。

  其三,互联网信息的丰富和普及运用,让很多家庭对医疗卫生方面知识有了非常便捷的获知渠道,虽然这些信息真伪难辨,但也不可否认有很多内容是出自专业人员笔下,又因方便且无需付出任何费用,使得很多人不但热衷从中摄取“营养”,更愿意将自己的某些症状“对号入座”,甚至将网络中获得的信息对专业医生的治疗进行“监督”与对照,这也客观上造成一些人宁愿上网“自诊”也不愿签约家庭医生的尴尬现状。另外,由于推行家庭医生对医院医生也是一种“力气活”,不仅投入多、责任大、见效慢甚至“零效益”,还未必能够得到群众的理解,也让不少医院甚至医生对此缺乏信心。

  说到底,家庭医生遭遇“叫好不叫座”,问题的根源除了旧观念根深蒂固之外,主要还在于医患关系的彼此缺乏信任。因此,一方面需要对家庭医生“平民化”进行广泛的普及宣传,只要让群众认识和感受到专业家庭医生惠民便民的善意,付出真情服务就不难打开目前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就是要努力提高医疗诚信和医生的执业素质,这是和谐医患关系的根本前提,只有具备医患互信和谐的这一前提,家庭医生这一惠及普通百姓的现代文明诊疗方式,才能推行的更快,实施的更好。(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