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铿铿蜀音 >> 正文
“六个转变”蕴含绿色发展辩证智慧
http://www.scol.com.cn(2016-7-30 7:41:49)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张宗辉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如何推进绿色发展?省委十届八次全会提出要推动实现“六个转变”,与会代表认为,“六个转变”体现了省委立足四川实际,对因地制宜深入推进绿色发展实践的辩证思考。(7月29日《四川日报》)

  绿色发展是一门学问,辩证思考是一种智慧,将二者结合起来,就促成了“六个转变”。这其中,不管是知行合一的理念践行,还是有加有减的逻辑思考,无不透露着四川对于绿色发展的辩证认识,无不蕴含着一种深思熟虑的决策智慧。

  “知”与“行”的合拍,昭示“黑”与“绿”的转换。我国自古就有“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朴素生态观。“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绿色发展首先要转变观念,告别“污染式增长”,也就是实现经济发展“黑”与“绿”的转换。为此,四川提出推动发展观念向生态优先转变,这就体现了以“知”为前提。观念转变了,“行”如何快速有力?我们看到:甘孜稻城没有挖一粒金,也没新建电站,但生态好了、游客多了,全县地方公共财政收入首破亿元,是2010年的10倍。同时全会提出,要推动治理方式向依法治理转变,提高破坏环境者的违法成本,做到奖罚分明,这就体现了守护绿色银行,储蓄未来发展,其价值在于把科学发展观变成具体的“坐标”,把人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和谐发展作为“刻度”,并以此来指导、规范、约束习惯的行为。同时,更体现了“知”与“行”的统一,树立了综合生态观, 昭示着经济发展由“黑”向“绿”的转换,凸显四川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高超智慧与从容姿态。

  “加”与“减”的运算,蕴含“舍”与“得”的智慧。如何从产品供给和生产方式等供给端着手,培育绿色发展新引擎?四川提出推动产品供给向优质环保转变,推动生产方式向节约高效转变,比如攀钢集团运用新技术,减少了工业废弃物排放的同时,又增加了二氧化钛这一产品,增加了企业收益。这实际上就是在新兴产业培育上做“加法”、在节能减排上做“减法”,体现了“舍”与“得”的智慧。古人曾有言:“欲取之,必先予之。”这里,“舍”是前提,“得”是目的。四川绿色发展“加”与“减”的运算,实质上就是“舍”去了高耗能增长,“得”到了集约发展、内涵发展、创新驱动的新成效。可见,“加”与“减”的运算,蕴含“舍”与“得”的智慧,这种辩证思考是一种领悟、一种升华、一种超越。可以说,四川绿色发展路线是“舍得观”的最好例证。决策者正是按照这样一种科学的得失观,处理当前与长远、发展与环境的关系,竭尽全力打造发展绿色经济的最佳活力源。如今四川经济在增长,污染在减少,在舍与得的权衡中,四川转变的是观念,孕育的是生机。

  “形”与“神”的兼备,折射“护”与“用”的变奏。乡镇夹在城市和农村中间,因人口集聚,成为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的生态“短板”。之所以如此,源于“形”和“神”的缺失——一方面城乡建设失衡,撑不起绿色发展的“形”;另一方面,生态文明理念、绿色生活方式没有形成,聚不拢绿色发展的“神”。如何才能“形神兼备”? 四川提出推动城乡建设向和谐相融转变,推动生活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变,这实际上是倡导绿色资源既要“护”,又要“用”。四川自然禀赋就是“绿”。然而,大自然的馈赠并不能自动生成真金白银,坚守不是固守,背靠优势自然资源,手握制度保障的“尚方宝剑”,四川生态环境需要保护、开发和利用,需要“金手指”来点化。生态和发展是不矛盾的,我们要在保护生态的理念下发展绿色经济,用经济发展的成果反哺生态保护,通过“护”与“用”的变奏,弥补绿色发展的失衡“短板”,让绿色生活方式成为常态,达到“形神兼备”,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多赢。

  心态决定生态,心境牵动环境。四川在心态和心境上力求“六个转变”,把绿色作为发展的标尺,把生态作为永恒的财富,辩证算好生态账和经济账,必将在知与行的选择、舍与得的平衡、护与用的拿捏之间,让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永远同在。(作者系天府评论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