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丽绵阳抬头可见

http://www.scol.com.cn(2016-6-12 8:16:24)  四川日报  编辑:周帆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彭宇行
作者:彭宇行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对“加快建设美丽四川,实现绿色富省、绿色惠民”作出重要部署。绵阳市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切实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把建设“美丽绵阳”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发展工程、提高民众福祉的民生工程、构筑绿色屏障的生态工程,积极探索“美丽四川”的绵阳实践,努力“让美丽绵阳抬头可见”,初步走出一条具有绵阳特色的美丽城市发展之路。

  做“美”人居环境,打造宜居之城

  创造优良的人居环境,是城市建设的中心目标。绵阳市通过完善城市功能、创新城市管理、塑造城市风貌,努力建设城美人和的美丽家园,着力打造西部最宜居城市。一座宜居宜商、宜学宜游、人人向往的美丽之城逐步展现在世人面前。

  完善城市功能,构建新型城镇体系,启动国家级新型城镇化、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等多项试点,有序推进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实施交通攻坚和城建攻坚“大会战”,优化城市对外出口通道和内部交通体系,建设城市绿道,打造便捷高效的城市公共交通。加快推进产城融合,完善产业园区与城市新区基础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切实增强产业和人口聚集能力。创新城市管理,理顺市、区(园

  区)两级事权,形成责权利相匹配的城市建设维护管理新体制。构建群众工作新模式,深入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塑造城市风貌,实施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推动城市变景区,以城市“美丽指数”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立足城市山水地形和文化特色,对市内重要节点、线路和景区全面绿化改造;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依托城市高速门户和穿城而过的三大水系,着力打造西部城市夜景标杆,提升城市整体夜景风貌。加快推进危旧房棚户区改造,开展城区老旧小区治理,推动城市“变脸”,提升城市风貌品质。

  做“强”绿色产业,筑牢转型之基

  绿色产业是美丽城市的重要支撑,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绵阳市以科技创新驱动加快发展、推进绿色发展,形成了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享获中国“富乐之乡·西部硅谷”美誉。

  培育现代产业体系,把引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产业发展的“一号工程”,重点培育发展六大“两新”产业集群,201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分别超过45.6%、34%,保持全省领跑优势。把电子商务和 “互联网+”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 “一号工程”。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发展现代高端产业集群,推动国家级高新区、经开区及其他园区转型升级,2015年高新区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支持长虹、九洲等优势骨干企业深化改革、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发展道路,2015年全市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2569家,总数达到7108家,稳居全省第二位。壮大绿色循环经济。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减少单位产出物质消耗。以绵阳科技城循环经济产业园、游仙经开区城市矿产基地建设等为重点,推进再制造产业化和“城市矿产”资源利用化。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进国家农业现代示范区建设,打造绿色生态产品供给地。

  做“优”生态空间,彰显绿色之韵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绵阳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生态共识”促“生态行动”,让美丽与绵阳人民同行。天更蓝、地更绿、山更青、水更秀,已然成为全市人民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生态福祉。

  加强生态保护建设,抓好平武、北川生态功能县建设,申建中国绵阳大熊猫国家公园,严控开发活动,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开展绿色绵阳大行动,持续推进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打造三江湖国家湿地公园,加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3%,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1.12平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2.73%。全面推进污染防治,开展“蓝天”行动,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动大气质量改善,使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85%以上。开展“绿水”行动,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投入近20亿元治理小流域水环境,启动实施乡镇污水处理站建设,坚决关停严重排污单位。开展“土净”行动,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快城镇、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及转运设施建设,健全危险废弃物收集和处理体系。健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考核评价体系,将生态文明在党政实绩考核中的比重提高到20%以上,不再考核重点生态功能县的GDP、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经济指标。在全国率先开展领导干部离任生态审计,实施涪江流域生态补偿和资金扣缴制度。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鼓励绿色出行、绿色消费,推动绿色发展理念蔚然成风。

  做“浓”人文底蕴,铸造城市之魂

  人文美是城市美的核心,是城市软实力的内在体现。绵阳市在城市建设中,既重视保护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留住城市记忆;又凸显年轻国家科技城魅力,打造富有时代特质的“创新之城、活力之城、希望之城”,不断丰富美丽绵阳的人文内涵。

  延续历史文脉,挖掘和弘扬以李白文化、大禹文化、嫘祖文化、文昌文化、三国蜀汉文化等为代表的历史传统文化,以羌族文化、白马藏族文化等为特色的民族文化,以“两弹城”、亚洲最大风洞群等为优势的国防科工文化,以及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伟大实践中形成的 “感恩奋进”文化,举办华夏母亲嫘祖故里祭祖大典、海峡两岸文昌文化交流和李白诗歌文化节等活动,打造具有绵阳特色的文化品牌。保护绵阳三线建设旧址,打造1958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和126文化创意产业园,留住城市记忆。打造以创新创业为特质的城市人文精神,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滚滚热潮。牢固树立“对内靠改革、对外靠开放”理念,加快推进国资国企、科技体制、投融资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持续办好科博会、投资促进会等重大活动,形成了改革创新精神充分激发、创新创业要素奔涌而来的良好局面。提升人文素养,宣传“最美人物”“最美现象”,定期开展 “十大感动绵阳人”“十大最美绵阳人”评选活动,不断凝聚社会正能量。推广“参与社会化、平台社区化、活动项目化、工作规范化”的志愿服务模式,全市建立志愿者组织2632个,注册志愿者23万人,形成“人人争做志愿者、个个都是受益人”的良好风尚。推进文明城市建设常态化、长效化,连续五年蝉联“全国文明城市”,成为绵阳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和最具竞争力的 “金字招牌”。

  绵阳,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过去因“整洁”而出名,未来必将以“美丽”而崛起。

  (作者系绵阳市委书记)
相关评论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