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国评蜀论 >> 正文
“两学一做”贵在形成良性“监管链”
http://www.scol.com.cn(2016-6-26 21:33:27)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何竹梅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今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几个月来,全党上下掀起了“两学一做”的热潮。为了开展好这一活动,各地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把党章与书法艺术结合起来大搞“手抄党章”的,有把党章、讲话作为教材每天“晨读”的,也有网上、网下各类测试的,但实事求是地说,不管什么活动,如果只停留在这种花里胡哨的“形式”上,就会成为一阵风,吹过就算了。

  从媒体舆论来看,对“两学一做”进行深入解读的也不少,都认为“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关键在“做”;或者“两学”贯通,入脑入心;或直言“两学一做”不能搞形式主义……这些文字都分析清楚、说理透彻。就全国各地的“两学一做”开展情况看,绝大多数确实不走“过场”,不停留于“形式”,把理论的学习、境界的提升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以学促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有的改变了工作作风,有的转换了工作思路,把“学”的精髓转化为“做”的能量,使地方发展从风气到实效都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但不可否认,在某些地方,依然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他们认为,“两学一做”就是开会和搞资料。从“动员大会”到“学习研讨”,要的就是资料,有文字,有图片,就肯定有“真相”。这样的做法,很能迎合上级的检查,笔记工整、文件齐全、图文并茂,很是亮眼,一般都会得到上级的称赞。所以,有的人就从中找漏洞、钻空子,要什么活动就搞个什么标语照张像,还煞有介事地装订入档。至于究竟怎么“做”,仿佛可以不管。仔细想来,这样的“两学一做”是对党章党规的亵渎,是对总书记讲话的亵渎。

  高尔基说:“要是我们只限于梦想,那么谁来使生活成为美丽的呢?”“全面小康”“中国梦”绝不是天上的“馅饼”,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这个过程,思想战线上正需要党章党规和总书记讲话精神的引领,才鼓得起劲、提得起神。但精神层面的东西只有转化为物质财富、社会风貌,才体现得出其价值。笔记再多,图片再美,背诵再熟,所处的地方没有得到改变,百姓的生活水平没有得到提高,那就完全失去了活动的意义。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那些总是找漏洞、钻空子的人,意识深处就远远达不到标准,开展“两学一做”的动机就极其不纯。那么,作为各级监管部门,对下属的监管就要“实打实”,不能停留在对资料图片的验看上。其实,只要不断创新、变换监管方式,形式主义作风完全是可以摒除的。“做”得怎么样,不看资料看发展,访民众,察民情,观民风,解民意,从这些现实中反观“两学一做”的开展情况,与单纯的看资料相比,效果肯定是天壤之别。

  “两学一做”到底该怎么“做”,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造成局部形式主义的原因,除了“当事人”观念之外,更重要的是没有形成逐级的良性“监管链”。“上梁不正下梁歪”,监管成了“形式”,下面也就以“形式”应对。要彻底改变形式主义的“两学一做”,光靠媒体声讨和会议传达是不行的,还必须从改变监管方式开始。只有把固定程式转化为不定形式、不定内容、不定时间的督查指导,那些习惯于专门迎接检查者才会措手不及,现出“原形”;而那些把“做”作为工作常态者,就不会临时抱佛脚,随时都不怕检查监督。“两学一做”,贵在自上而下形成良性“监管链”。当大家都把“做”作为要务来抓的时候,“两学一做”的初衷就实现了。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