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经济生活 >> 正文
退单被骚扰不是“滴滴”专利
http://www.scol.com.cn(2016-6-13 7:59:01)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朱永华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昨天,市民王女士反映,几天前她用滴滴快车约车,因为赶时间,在等车时她就打了出租车离开。随后,她和滴滴司机进行了沟通。谁知,当晚她便收到近百条验证码和多个骚扰电话。随后,她向滴滴客服投诉,滴滴客服称核实后处理(据6月12日《北京晨报》)。

  因为乘客急于赶时间,在没有等到预约网约车到来之前,搭乘其他出租车并在规定时间内取消了订单,尽管也很正常,但对于正在赶来的网约车司机而言,确实也造成了一定的损失,退单引起司机抱怨几句也很理解,毕竟乘客也是“失信”在前。但如果司机以此心存怨恨,频频以各种电话、短信等对乘客无端进行骚扰,不仅有损职业道德和个人修养,违反网约车公司规定会受到处理,情节严重甚至会受到法律追究。对于王女士的反映投诉,滴滴客服表示核实后会处理,这样的回复既是正常操作程序,相信如果属实,滴滴公司一定会给于该司机甚至不排除“丢饭碗”的处罚。

  其实,针对王女士的投诉和报道所表达的专注点,显然不在于司机骚扰的本身,而是把人们的潜意识“引导”到了网约车乃至“滴滴公司”身上,明显是在暗示人们“网约车不能坐”,“滴滴司机素质差”。实际上这已经不是媒体第一次对网约车刊发有“偏见”的报道,稍微留意一下就不难发现,无论是“载女孩司机裸露下体”还是“摸女乘客大腿”,一旦涉及网约车的“负面报道”,媒体总是有意无意把报道的重点放在司机所属的公司身上,尤其是以滴滴为最多。这种带有暗示性“偏见”的报道非但有失客观,缺乏公正,更不利于客运市场的公平竞争。

  尤其是以“滴滴”“优步”等新型网约车的横空出世,在给乘客带来诸多便利和全新体验的同时,也给传统出租车市场带来“致命性”的冲击。尽管国家交通部曾明确表示会对其“量身定做”相关制度规章,但至今却还没有出台,而有关网约车合法性的问题至今也没有给出定论,一些地方甚至还以查处非法营运的名义欲置于其死地而后快。在“黑白不明”环境下运行的网约车,无论出现任何问题,被媒体有意无意的“放大”之后,很可能都会左右社会观点甚至决定网约车的前途命运。笔者认为,这不是媒体对新生事物尤其是互联网+新生产业应有的报道态度。

  无论就事论事,还是在公共交通工具乃至客运司机身上出现的这些有悖职业良知甚至违法犯罪行为,都不是网约车乃至“滴滴”的专利。任何一个行业都不是洁净之地,总会出现极少数害群之马,发生在传统出租车里乃至司机身上的种种不轨行为,同样也是不胜枚举,就在这篇报道见诸网络的同时,亦有媒体报道合肥市一女子乘坐出租车遭遇司机“袭胸”的新闻,而该报道就没有点名是合肥哪家出租车公司。其实,无论是网约车还是传统出租车,出现个别司机身上有悖职业良知的行为,既难以完全避免,也要客观看待。不能因为其出现在网约车司机身上,就对其所属公司“另眼相看”,实际上从诸多案例来看,滴滴等网约车公司对违规司机的处罚,其严厉程度远超过传统出租车公司。

  其实,无论是乘坐网约车还是传统出租车乃至所有公共交通工具,乘客感觉自身的权益受到侵犯,既可以向所在公司和相关部门进行投诉,更可以通过正常的法律途径来讨回自己的“公道”,无论是网约车公司还是传统出租车公司,为了维护企业自身的信誉、形象和利益,都不会对属下司机的不轨行为放任不管,尤其是作为互联网+下新生的网约车行业,更不可能容忍签约司机有任何违规或有悖职业良知,因此,客观公正报道网约车领域出现的极个别不良行为,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互联网+下的新生产业,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促进经济发展乃至弘扬社会正能量等等,注定也是益处多多。(作者系四川在线新闻观察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