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天府评中评 >> 正文
[芦山地震三周年]例证,让文章更有说服力
http://www.scol.com.cn(2016-5-1 20:54:38)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马新超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在评论中,恰到好处的举例说明,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次专项评论就引用了很多例子,当然并不是新闻由头中的,而是作者通过查找、检索、挑选,有针对性运用的,为文章说理提供了“鼎力支持”。

  对比的例证运用,直观明白。在这次评论中,很多作品都对芦山重建给予点赞,但多是平铺直叙的阐述,而在《芦山重建踏平“坎坷”成“大道”》一文中,作者列举了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最后一户入住新房用了7年时间、2004年美国新奥尔良市飓风6年后仍有一半灾民流离失所,而芦山只用了三年时间,就让当地人都过上了比以前幸福的新生活。这样的对比直观、明白,一看便知芦山重建是快速的、高效的,是有“超越性”的,如此对比,让论述效果“立竿见影”。

  归纳的例证运用,论据充分。在《重建让“安居”与“乐业”兼得》一文中,为了阐述重建变重生、新村变新景、家园变公园,作者搜集并归纳出了“竹韵山居”、“山作屏、水为魂、田衬底”、“组团、街、院、巷、广场”等重建的“范本”,这些例子都充分证明了芦山重建的“经典”就在于家园“翻新”、功能“再造”、业态“融合”。可见,将相关的例子“合并同类项”,就能使论据更加厚实,显得更加“丰满”。

  典型的例证运用,说理有力。芦山重建是一种生态型重建,通过生态恢复,实现了地质灾害治理、发展旅游等方面的“多赢”,而在这方面,有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宝兴县的冷木沟,一些作者敏锐地运用这个例子,通过冷木沟从“灾害点”变“旅游点”,有力说明生态型重建兼顾了休闲观光、感恩教育、地质科普,诠释了芦山科学重建的深刻内涵。这种让典型“说话”,适得其所,为观点阐述提供了充分“注解”。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