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网聚蜀语 >> 正文
大小凉山彝区脱贫攻坚“升级版”有看点
http://www.scol.com.cn(2016-5-25 7:59:29)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林伟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资源丰饶的大小凉山,2010年底仍有81.35万贫困人口,约占全省贫困人口的九分之一,是全国最贫困的区域之一。穷,激发了脱贫攻坚的坚定决心。2011年,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拉开序幕,如今大小凉山彝区贫困人口已减至35万人,扶贫进入“升级版”。 (2016年5月24日《四川日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最突出的短板在于农村。特别是处在贫困的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生存条件恶劣、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严重滞后,贫困问题呈现区域性、综合性特征,常规手段和以往经验往往效果有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说过,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句话看似简单,其实既指出了扶贫工作的认识论,也点明了方法论。只有对扶贫进行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打一场扶贫攻坚战,才能补齐短板、攻克难关,把贫困地区、贫困人口一起带入全面小康。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这在大小凉山彝区脱贫攻坚中得到充分的验证。着眼全面小康,这场彝区扶贫攻坚战目标明确:确保彝区贫困户增收高于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水平2个以上百分点,到2020年与全省同步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于是乎,从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的六个“精准”,到因人因地、因贫困原因,因贫困类型三种“施策”, 彝区扶贫新一轮攻坚战瞄准贫困根源,围绕强化彝家新寨建设、乡村道路畅通、农田水利建设、教育扶贫提升、职业技术培训、特色产业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构建、产业发展服务、卫生健康改善和现代文明普及等十个方面出发,既聚焦最突出短板,又找准长远发展实招,意在根本性解决彝区民生和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

  扶贫方式从“大水漫灌”转向“精确滴灌”,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意愿,才能避免“花架子”,找到脱贫致富的“金点子”。这在大小凉山彝区脱贫攻坚中得到充分的证实。彝区扶贫新一轮攻坚战是脱贫思路从“先易后难”向“先难后易”、扶贫方式从“大水漫灌”向“精确滴灌”的转变,要先啃“硬骨头”,要先拔“最穷根”。一系列针对性强的“滴灌式”创新举措和指导方针,体现了“扶真贫,真扶贫”的决心智慧,贯穿着对症下药、靶向治疗的哲学思维,以此为遵循深入实施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截至2015年底,共实施57个大项106个小项建设任务,各级财政累计投入193.2亿元。这凸显了省委、省政府为全省人民谋幸福的不变情怀与责任担当。

  扶贫不是喊口号,不是搞运动,需要“真金白银”扶,“真刀真枪”干,四川为此下足了工夫。譬如,在财政支持方面,从2016年起每年安排3亿元,专项用于1930个贫困村,重点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马铃薯、苦荞等基地建设及其他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和贫困人口就业。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以交通为重点,农村公路将比照藏区标准安排补助;在加快教育发展方面,2016年春季学期起,支持凉山州在9年义务教育基础上发展15年免费教育,大小凉山2586个行政村每村选聘2名学前教育辅导员,开展学前双语教育。这意味着在这场没有退路、时间紧迫的扶贫攻坚战中,四川正沿着精准扶贫的路子,借助社会合力的推动,确保大小凉山彝区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将会是一个渐行渐近的美好现实。(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