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地评线 >> 正文
【治国理政地方谈】感悟“习式”语言:环境决定语境
http://www.scol.com.cn(2016-4-19 7:45:27)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奇峰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习近平学养深厚,古今中外的各种典故、诗文,在讲话中常常信手拈来,巧妙地成为自己讲话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习式”语言的另一面,则是直白朴素,善用“大白话”传递治国理念,既“接地气”又妙趣横生。(2016年4月18日新华网)

  近几年来,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出国访问,习近平总书记那妙趣横生的语言,总能给国内民众和国际友人留下深刻印象,被人们誉之为“习式”语言。一是在国际交往中,善于运用古今中外的各种典故、诗文等,完成最贴切地表情达意,显得既高雅又庄重。二是面对基层普通民众时,更加喜欢使用一些民间俗语、俚语、歇后语及网络热词等“大白话”,给人以亲切感。

  语言这个东西很有意思,好似千人千面一般,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语言习惯;又因其不同的文化修为和自身修养,左右着驾御和运用语言能力的高下。正因为此,笔者感悟于“习式”语言,得出的结论是:环境决定语境。

  首先,习近平作为国家元首,在与他国交往中,运用颇具特色的语言艺术——“习式”语言,在拉近彼此间距离、增进国与国感情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譬如说,会见法国总统时,他会时不时引用一些法国著名作家的精典句子,不但法国总统会觉得很有面子,法国民众会更加觉得亲切;为了表达与非洲人民间的兄弟情谊,“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当然是最贴切不过的了;而对于越南人民来说,还有什么比“亲望亲好、邻望邻好”更让人对这个大国邻居放心的了。

  其次,“官腔”在普通老百姓那儿,向来是吃不开的,也不可能得到真心回报。反而是“习式”“大白话”,让民众听来更顺耳,有如是在与“邻家大哥”“唠家常”、摆“龙门阵”。在这种环境氛围下,老百姓当然愿意把心中所思、所想,遇到了什么困难、有什么要求,像“竹筒倒豆子——直来直去”般讲出来。另外,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网络语言、网络热词的运用,会让网民,特别是年轻网民深切感受到,国家领导人同样重视网民的意见和诉求。

  总之,“习式”语言之所以能得国内民众和国际友人的高度认同,与他根据不同语言环境,使用不同类别和层次的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是习近平总书记语言艺术的魅力之所在。(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