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社会民生 >> 正文
“公园偷笋”是文明伤疤,也是商业契机
http://www.scol.com.cn(2016-4-15 8:45:37)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薛家明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几场春雨后,泉州市区刺桐公园的春笋纷纷冒出尖儿。待春笋长成节节高的绿竹,炎炎夏日便可更好地为游园市民遮阳纳凉。可近期,一些居民竟把手伸向这些竹笋,有的甚至带着塑料袋来装。园区工作人员不得不把这片定期喷洒农药的竹笋列成全园重点保护对象,呼吁市民们文明游园。(4月14日 《东南早报》)  

  整齐的竹林,被挖的千疮百孔,看着都让人心伤。更让人伤心的是,“公园偷笋”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个非常普遍的现实问题。每到春笋成熟之际,各地就会不时传来,竹笋被挖,公园捉急的新闻。偷笋,不仅破坏竹林的景观,更影响竹林的正常换代,无疑是个文明伤疤,必须要加以制止。  

  那么,部分市民为何热衷公园偷笋呢?一部分人是贪图小便宜。竹笋虽然不值钱,但拿到碗里,也是“自己的肉”。于是在占小便宜心理的驱动下,一些人频频向春笋下手。哪怕明知春笋已打药,也愿意铤而走险。而更多的人是为了享受一下,“春笋满山谷,山夫折盈把”的乐趣。但现实中,已经没有“野竹林”可挖。因此,即使是管理者打上万千标语,也湮灭不了这些人的“挖笋刚需”。

  事实上,“公园偷笋”是文明伤疤,也是商业契机。“公园偷笋”之所以屡禁不止,就是因为背后有强大的“挖笋刚需”。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公众回归自然,享受原生态的收获乐趣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公园偷笋”这个文明伤疤,一味的堵是堵不住的。只有在供给侧发力,向公众提供类似的挖笋农家乐,才能避免公园的偷笋之殇。从这个层面看,“公园偷笋”是文明伤疤,也是可供我们捕捉的商业契机。  

  由此可见,破解“公园偷笋”,需要我们把文明伤疤转化为商业契机。具体而言,公园管理者与其一味禁止,不如在保护竹林正常换代的基础上,开放一部分竹林,供大家有序采挖。更重要的是,相关的商家要扑捉商业机会,积极开发挖笋农家乐,转移公众的“挖笋刚需”。如此,既能化解“公园偷笋”这个文明伤疤,又能开阔增收渠道,开发新的旅游项目,一举两得,何乐不为呢?(作者系四川在线新闻观察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