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社会民生 >> 正文
临终关怀事业亟盼谁的“关怀”?
http://www.scol.com.cn(2016-4-1 8:24:01)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谢晓刚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清明节临近,与生命相关话题趋热。一篇讲述临终患者感受如何、家人应如何照护的文章在社交网络热传。“发达国家有70%~80%的老人享受到了临终关怀,我们的老人却只有1%享受到”的说法,更挑动人们的神经。(3月31日《广州日报》)

  世间人有千万种,临终心态自然也各有异,有的人希望无痛苦地离开这个世界,有的人希望在家里安静地离去,有的人希望在亲人的相送中离开。但无论哪种心态,有尊严地离开是他们的共同点。而这份尊严里除却了被尊重,不被社会、政府遗弃外,更多的是希望能够在离世的最后一程里,有亲人相伴、相陪,不会孤独地离开。

  毫无疑问,社会发展至今,服务型政府建设脚步的加大,对于任何一个公民来说,政府是最坚强的后盾,无论是医院设置临终关怀病床,还是政府向社会机构购买临终服务也好,体现的是这个国度、社会的体温,呈现的是这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经济水平。事实上,全国各地医院临终关怀床位寥寥可数,很难满足临终关怀所需。

  另一方面,对于临终者的关怀,应该将点落在哪儿?是医院的临终关怀床位、医疗技术,还是家中亲情相送的最后一程?事实上,就我国社会发展历程和传统文化来看,大部分老百姓并不能真正接受自己最后一程在医院度过,不愿临走时是在雪白的病房和医生、护士关怀中度过,更多的还是在意亲人的关怀。

  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子女不是对父母没有良心,面对临终前的父母,他们舍得花钱,愿意请人照顾,但面对的困境是医院临终关怀床位的有限,自己工作忙碌无法做到亲身照顾,老人病痛难捺,甚至有时候病入膏肓后,大部分医院拒收。等等因素堆在一起,使临终关怀事业显得如此迫切而尴尬。

  很显然,临终关怀事业需要政府的“关怀”,这种关怀体现在财政的投入、制度的完善、医疗的保障,对于子女照顾临终病患者假期的准允和提倡。此外,更需要社会的关怀,这种关怀来自于社会志愿组织呵护、照料,如进社区给临终人心理抚慰、交流、沟通,让临终病患者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