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铿铿蜀音 >> 正文
从无用之“废”到难得之“宝”
http://www.scol.com.cn(2016-4-24 7:09:53)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郑宗生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三评灾后重建的芦山新路  

  地震,留下一片废墟,我们甚至不想看见。然而,三年过后,这里是令人向往的漂亮民居,是享誉四方的旅游乐园,是蒸蒸日上的发展宝地。涅槃重生的背后,是重建理念的创新,是发展思路的升华,更是芦山从无用之“废”到难得之“宝”的华丽蜕变。

  抚今追昔,芦山带给我们太多感慨,这些感慨既是苦涩的,也是甜蜜的。三年时间,芦山创造了奇迹,在昔日山河破碎的地震灾区,处处是新面貌、新景象。这个“新”,不是原样复制的“新”,而是脱胎换骨的变化,是浴火之后的涅盘重生。这是由于这种脱胎换骨,正是由于这种涅槃重生,芦山才从当初的一片片废墟,变成一处处宝地,而当我们揭开从“废“变”宝“的答案,就会对芦山智慧钦佩不已。

  从“废“变”宝“的芦山智慧体现在新村重建。笔者查阅了芦山震前的老照片,那时的房屋不仅老旧,而且配套设施欠缺,公共服务滞后,村庄功能存在短板。而如今,芦山的民居既是家园,也是景点,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完备,实现了新村建设的“功能性突破”。我们看到:围绕“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总体要求,芦山坚持以整村为单位,以农旅结合、发展乡村旅游为方向,建立多规衔接机制,将乡村旅游规划、特色农业规划、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等有机统筹、整合,整村建设相互促进、融合,把农房“种”在果林里,把村庄“融”入山水中,把乡韵“写”在田地间,堪称是“春天是花园、夏天是林园、秋天是果园、冬天是庄园”的“四季新居”,也算是四季常青的“摇钱树”。

  从“废“变”宝“的芦山智慧体现在产业转型。涅槃重生呼唤产业振兴,产业振兴不能“复制”老路。灾后重建本身就是一个吐故纳新、兴利除弊的过程,芦山在灾后重建中恰恰体现了这一点,他们通过产业创新、转型升级,为灾区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新翅膀。我们看到:芦山把恢复重建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一批批重建项目投入使用,为灾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在宝兴县雪山新村,重建之后盯上了乡村度假旅游业,将重建与发展结合起来,以乡村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可否认,灾区产业重建,是一场强筋健骨的恢复重建,更是一场脱胎换骨的发展洗礼。实践证明:芦山灾后重建绝不是发展“复原”的结果,而是产业“振兴”的产物,雅安市旅游收入比震前增长近1倍就是有力的明证。

  从“废“变”宝“的芦山智慧体现在生态恢复。断翅蝴蝶生新翼,生态芦山又飞翔。尽管地震破坏了芦山一时的生态环境,但灾后重建始终秉承生态保护的理念,坚持走生态型重建的模式,使芦山以休养生息,重现美丽。可以说,芦山重建是生态“断翅”的新生,也是自然美景的“蝶变”。我们看到:宝兴县城的冷木沟,震前是泥石流灾害隐患点。震后,冷木沟治理按照“地质公园”的标准进行规划建设,实现泥石流灾区向地质遗迹景区的提升。可以说,从昔日令人心生畏惧的“灾害点”,如今成为令人心驰神往的“旅游点”,这正是生态型重建催生的“蝶变”效应。

  曾经是废墟,如今是宝地。芦山用三年时间破“茧”成“蝶”、变“废”为“宝”,这是芦山智慧的充分彰显,所探索的思路、积累的经验、深刻的启示,都将镌刻于历史的丰碑,在世界灾后重建的案例中闪烁出耀眼的“中国光芒”。(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