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铿铿蜀音 >> 正文
灾后重建,体制创新使建设效率大幅度提升
http://www.scol.com.cn(2016-4-23 7:10:18)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奇峰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芦山地震系列评论之二

  由于地质的特殊断裂构造,以及起伏变化较大的地形地貌,导致我国成为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地质灾害多发国家。而四川又因处在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过渡带,受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条件的影响,成为全国地质灾害最重的省份之一,尤其是滑坡和地震灾害。历经2008年烈度达8级的“5·12汶川特大地震”,人们的灾害创伤才刚刚得以抚平;2013年4月20日,距汶川直线距离不足100公里的芦山,又发生了7.0级强震。
  
  一直以来,人类社会总是在同各种自然灾害的斗争中,得以不断成长进步;而灾后重建又是世界各国所面临的共同课题和一大难题,同时也检验着一个国家的执政党治国理政的能力和水平。虽然我国从过去的唐山、玉树、汶川等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取得了成功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所以,中央和四川省委、政府,以及雅安市在芦山灾后恢复重建中,从创新体制机制入手,开启了一套全新的灾后恢复重建模式。
  
  首先是确立地方政府在灾后恢复重建中的主体地位。过去,对于较大规模的灾后恢复重建,一般都是由中央直接安排部署,地方政府只能被动执行。如今,实行灾后恢复重建地方负责制,就是让地方政府有更大的自主权;与此同时,也会因重任在肩而充分发挥出各地方政府的主观能动性。这样一来,既避免了中央财政资金的过大投入,影响全国的经济建设大局,以及增加项目成本和造成资金浪费;又不致因中央管得太多、统得太死,造成地方政府过度依赖中央,从而降低重建效率。
  
  其次是结合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下大胆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已叫了很久,虽然也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步子始终还是迈得不够大,仍不能有效满足市、县两级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四川省委、政府借芦山灾后恢复重建之机,在灾区先行先试、大胆放权,尽可能地把灾后重建项目的审批权下放到市、县。不仅缩短了项目的建设周期,同时也避免了项目与资金“两张皮”和资金使用效率低的现象。
  
  再就是积极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有效“填补”重建盲区。社会力量在历次的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都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是,他们在寻找项目、办理审批、投资建设过程中,由于对当地的社会环境及办事流程等不是十分熟悉;从而导致在确定项目轻重缓急方面,多多少少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资金最佳效率的发挥。雅安市在芦山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建立了全国首个“抗震救灾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服务中心”,为引导社会力量在灾后恢复重建中发挥积极作用,搭建了一个相对完善的服务网络平台。
  
  总之,正是因为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体制机制创新,使得建设效率大幅度提升;仅仅用了三年时间,就全面完成了芦山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并给今后的类似建设,闯出了一条新路子,留下了一个好范本。(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