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铿铿蜀音 >> 正文
芦山重建给总书记交出满意答卷
http://www.scol.com.cn(2016-4-22 14:18:25)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张闲语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4.20”芦山地震让巴蜀大地旧伤未愈,再遭重创。“让灾区人民早日走出灾难阴影,开始美好新生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地震灾区时的殷切嘱托,时刻激励四川干部昼夜兼程、砥砺前行。截至今年3月底重建规划任务基本完成,灾区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取得重大胜利。(4月21日《人民日报》)

  “让灾区人民开始美好新生活”这是总书记给出的一道“四川命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把发展的命题融于人民的期盼,这才是接地气的时代命题。三年来,四川把芦山重建当成一块干部能力作风的试金石,不仅锤炼了干部的精神意志,而且用实际行动为总书记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以人民为中心,让灾区人民生活步入正轨。经历了“5.12”汶川特大地震的考验之后,四川主政者深知第一时间稳定灾区群众的重要性。震后两个月全部完成23.4万户、79.7万人过渡安置任务。对于芦山重建来说这是一个坚实基础,一个良好开局。逝者已去,生者还要继续生活。坚持把民生优先作为重建工作主线,全力抓好住房重建,大力推进公共服务设施重建,让群众早日安顿下来,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才能让梦想起航。无论是住房重建,还是公共基础设施重建,或者是产业重建,四川都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念融入其中。如今的芦山震区,变化可谓是翻天覆地,人民安居乐业,处处人和家美。“让灾区人民早日走出灾难阴影”,四川不仅拿出了“加速度”,而且实现了高效率。

  以重建为蓝本,高效完成国家实践任务。作为自然灾后高发地区,四川近年来也探索总结出了一些管用的经验和办法。但如何把这些经验办法上升到理论高度,如何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并造福于国家和人民?在让灾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同时,放手让地方去探索实践,这不仅是中央的要求,也是对四川的考验。换句话说芦山重建不只是修房造屋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那么简单,而是承担一种国家使命。面对党中央的千钧重托,四川各级干部迎难而上、勇于担当,紧紧围绕落实地方主体责任、走出科学重建新路,重点探索组织指挥、工作推进、法规政策、对口援建、力量统筹、基层治理、监督监管、项目运营、考核督查、党建工作等十个方面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加深了应对自然灾害的规律性认识。无论是从重建结果或过程来看,芦山重建圆满完成了国家实践。

  以重建为发端,让灾区发展后发快进。让灾区人民开始美好新生活,关键就在于“开始”。简而言之,不仅要让灾区人民现在过上美好新生活,而且还要做到可持续,并且要越来越好。这就要求四川各级干部既要着眼于当前,更要谋划好未来。既要抓公共基础设施和住房建,还要抓产业发展,既要输血,更要造血。“三年基本完成、五年整体跨越、七年同步小康”,坚持恢复重建与发展振兴相结合,坚持整体奔康与脱贫攻坚相统筹,坚持生态打底与造血提升相促进,坚持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相协调,灾区经济社会发展释放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2015年雅安市地区生产总值较2012年增长2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12年分别增长26.3%、41.9%。(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