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天府评中评 >> 正文
[全国两会点评]全国两会 “川菜”飘香
http://www.scol.com.cn(2016-3-21 10:55:41)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作者: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郑宗生评《吴海霞:妙趣横生的比喻论述》

  拜读了吴海霞老师的《司法要让僵尸企业“安乐死”》,感觉甚是喜爱。新颖的标题、形象的比喻、深刻的说理,使这篇文章生动性和思想性兼具,在语言上化平淡为生动、化枯燥为有趣、化抽象为通俗,在说理上客观剖析,辨证思考,深入浅出,不仅蕴含真知灼见,而且富有阅读美感。

  于标题中见别致,体现出新颖性。文章题目《司法要让僵尸企业“安乐死”》风趣、诙谐、俏皮,给人以新鲜的视觉体验。因为“安乐死”是个人行为,怎么和司法、企业挂上边了?这就容易让读者产生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增强阅读兴趣。所以说,这样的标题新颖别致,先声夺人,吸引眼球,同时设置了悬念,以一种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荒诞”标题,吊起人们的阅读口味,达到了“引”人关注的效果。

  于语言中见生动,体现出趣味性。在读者急于弄清标题意思的情况下,文章开头就解疑释惑。作者指出:对于“僵尸企业”既要坚决淘汰清理,又要平衡各方利益,可见最稳妥的方法就是以司法处置缓解“阵痛”,让僵尸企业“安乐死”。可以说,作者通过对新闻由头的深化加工,运用形象的比喻,设计出一段有趣的评论开头,这样的比喻论述,生动、鲜活、妙趣横生,特别是文章最后一句:让执行“死刑”的僵尸企业少一些“痛感”,把道理说得更加形象,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于说理中见内涵,体现出思想性。如果说文章题目和开头体现了趣味性,那么主体论述就体现了思想性。我们看到,作者联系供给侧结构改革,把淘汰落后产能、清理僵尸企业比喻成“死”,在此基础上,又根据事件的关联性,将平衡各方利益、妥善处理矛盾形容为“安乐死”,巧妙的进行了“语言嫁接”。文章指出:必须依法做好僵尸企业处置的“善后工作”,包括资产处置、资金的清算、员工的安置等等,最大限度减少“阵痛”,让“僵尸企业”尽量实行“安乐死”。可见,作者缘事说理,体现了对淘汰落后产能与维护企业利益、职工利益的辨证思考,很有现实意义和思想价值。

  马新超评《郑宗生:推陈出新的巧妙构思》

  在两会评论的诸多作品中,郑宗生老师《四川思考与中央“一条心”》让我眼前一亮。作者用推陈出新的比喻、生动活泼的语言、绘声绘色的表达,把一个关于创新、扶贫、绿色的常规话题,写成了一篇思想性和生动性兼具的文章,给人以酣畅淋漓的阅读感受。

  巧用标题使文章“增光”。文章标题《四川思考与中央“一条心”》,体现了作者的精妙构思和设计。因为一个省贯彻中央思路,是再常规不过的话题了,很容易写成老话、套话、空话,但作者通过巧妙构思,通过用“一条心”做比喻,以象征性的手法,说明四川与中央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工作上同力,显得别具一格,惟妙惟肖,从标题上脱离了老套,衍生出新意,打破了常规,使语言显得更加生动、形象,思想性和趣味性相得益彰。

  活用成语使文章“增辉”。如何把创新、扶贫、绿色这样的常规话题说活了,很考验作者的构思和功力。可喜的是,作者引用点睛之笔、奋楫者先等成语和瞄准把子射箭这样的常识,将其拆开、活用,分别提出以创新之“楫”,奋改革之“舟”;以精准之“箭”,射扶贫之“靶”;以绿色之“笔”,点发展之“睛”。这样就实现了高度概括,重点突出,可谓结构清晰、层次清晰、语意清晰,体现了作者在用词、结构上的精细设计,在视觉感官和表达效果上都显得简洁明朗。

  借用谜语使文章“增色”。文章的亮点还在于最后一段,作者指出“与党中央一条心”是一个字谜,谜底是“忠”。可见,作者巧妙的引用谜语,形象说明四川通过两会窗口释放的施政信号恰恰体现了这个“忠”字,打破了常规论述的沉闷,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论述的生动性、说理的象征性,把老套话题说的新鲜了,把死板道理说的活泼了,把常规内容说的出彩了。

  罗定坤评《毛开云:两会闭幕,“好声音”要变成真行动》

  这次两会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备受大家的关注,与此同时,也激发了全国有责任心的时评人纷纷敲打电脑,写出了上万篇时评佳作,其中毛开云老师的《两会闭幕,好声音要变成真行动》,就是让我反复拜读的一篇,每读一遍后皆受益匪浅。

  众观全文,字数仅在800字左右,且主题突出、容量大,说出了大家共同的心声:“‘好声音’要变成真行动!也就是说,即使在会上说的再好,如果不拿出真行动,那都是等于零。我个人认为,毛老师这篇佳作好就好在突出了三个字:“快、准、真”。

  一是“快”。3月16日,全国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闭幕,但就在闭幕后20分钟左右,毛老师这篇大作就相继出现在全国各大网站上,出手之快,确实让人拍手叫绝!

  二是“准”。毛老师以精炼的语言、准确的评价总结了这次两会:首先是雷人雷语少了,“好声音”多了;其次是纯粹发牢骚的少了,讲真话、建真言、献良策的多了;再大胆提出两会闭幕,一方面,“好声音”不能停;另一方面,“好声音”要变成真行动!还有对这次两会的主要内容和代表的好建议 通过记者的笔触和镜头,全方位多角度地传递给老百姓,老百姓不仅听到了“两会好声音”,而且看到了代表委员作为自己代言人的风采和光辉形象。不仅评价准确,也让大家清楚地看到我们中国未来发展的希望。

  三是“真”。按一般的常规来写,这样的时评可能是口号、套话、大话、假话连篇,但毛老师不愧为写作高手,不仅没有半点假大空现象,而且字里行间突出一个“真”字;不仅标题中嵌入一个“真”字,而且全篇内容也彰显一个“真”字。我为什么反复拜读,也就是“真”文吸引了我。

  不过,对任何事情都要一分为二,毛老师的这篇时评虽是佳作,但在深度上也还不够,如果再进一步挖掘,可能会更好。不妥之处,敬请毛老师批评指正。

  贝加耳评《胡文江:凉山脱困:上下同欲者胜!》

  在这次天府有关两会的评论文章中,几篇有关藏区脱贫的文章点缀在众多的“川味”中,给四川两会评论添了“味道”,加了“色彩”。有为“旅游扶贫”叫好、建言的,有为藏区“法治建设”点赞、助力的。而我感受最深的是胡文江老师的《凉山脱困:上下同欲者胜!》中提出的观点“上下同欲”。

  文中先摆出“中央之欲”、“四川之欲”,体现国家和四川省对藏区脱贫的坚定态度和顽强决心,然后点出“凉山之不欲”(恐怕也是“藏区之不欲”),二者形成强烈的反差。由此见出藏区脱贫工作之艰难不仅在于是否有好的脱贫政策,有众多的脱贫资金,更在于是否能够齐心协力,“上下同欲”。

  文中提到的藏区民众存在的意识上的问题,本人有着深刻的切身感受。在我所教的班级中,就有“9+3”的藏区学生。他们文化底子薄、基础差,这些都不是重点,关键是他们的思想意识,文中提到的“不思进取、坐享其成”、“抱残守缺”的畸形精神状态在他们一些人身上几乎完全体现了出来。即使在这里和汉族同学一起读了三年高中,有的除了在生活习惯上有一些改变外,那种懒散、好斗、贪玩的思想意识一直改变不大。国家给他们免去所有的学习费用,每月给他们生活补助,每年给他们买衣服,几乎包揽了所有的学习费用,给他们营造了优越的学习环境,学校领导和老师以及同学们给他们特别的照顾,虽然领导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育他们要珍惜这个学习机会,学点东西回去改变自己家乡的面貌、家庭的状况,但他们中不少人的学习意识淡薄,几乎很难提起他们的“进取”精神。在他们看来国家和政府、学校就是他们的最大“靠山”,一切优越的条件享受理所当然,而且应该源源不断,长久供应……

  从他们身上,我感受到要改变一个人的思想意识的难度之大,工作之艰辛。所以藏区扶贫“在补齐资金、技术、医疗、人才诸缺口的同时,更须让教育、文化、科学、法治诸方面要素先行”、“脱贫”必先“扶志”说到了点子上,而要做好这一切,没有“上下同欲”的决心是根本不可能的。

  郭雪营评《关于脱贫攻坚的部分作品》
  
  两会已经落下帷幕,在关于全国两会四川代表团的99篇评论文章中,有22篇关注脱贫攻坚。从时间和新闻由头来看,有关于35件联名提案、旅游扶贫、造血扶贫、工匠精神、脱贫资金、惠民政策、省部联动、官帽与穷帽等内容的。可以分别用“七言诗”(其实,也称不上七言诗)概括之:

  提案声中春雷响,巴蜀儿女翘首望。排忧解难川味足,脱贫号角齐吹响。

  旅游兴之百业旺,经济生态共徜徉。赖于政策势所导,更待藏民思路张。

  造血扶贫立长远,兴产启智醍醐灌。铿锵声中同迈步,拔根蓄力盆钵满。

  精准扶贫实解渴,工匠精神贵细琢。两者拨弦虽异曲,共弹方可践民诺。

  整合资金杠杆撬,多方参与畅渠道。健全机制深发力,四两千斤康来早。

  惠民政策犁深耕,心对手指爱倍增,幸福账单日加厚,全面开花欣向荣。

  省部联动一盘棋,顶层推进聚合力。扬长避短拔穷根,彝家儿女欣然喜。

  穷帽官帽两相绑,脱贫勇立军令状。涉险啃骨不言弃,干群同心迎难上。

  脱贫攻坚是实现“两个跨越”的必经之路,2/9的作品数也印证了脱贫攻坚之于作者、之于媒体、之于两会的重要性。正如胡文江老师在作品中引用的“上下同欲者胜”,在“十三五”的冲刺阶段,我们需要时评者的这种共同认知,需要思想上、认识上、行动上的高度统一,迎难而上,决胜全面小康。

  婧蓝评《全国两会 “川菜”飘香》  
  
  这是一场开在春天里的盛会,这是一场满怀期待的盛会,站在全国两会的高度,精心烹制一盘“四川特色菜”。针对四川代表团,100余篇文章,站在不同的视角,站在不同的位置,站在不同的感受上,他们都为这一盘“川菜”道出了心中所想。

  春天代表着生机,在春天里播种希望,精心挑选四川发展动力,找准“川菜”食材,才能精准播种,站在民生的主线上,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准则,依托四川实际,共商四川发展新方向,这是一场思想的盛宴,也是一场智慧的碰撞,是经验的交流,更是方法的借鉴,是闯关意识的升华,是更好地为民执政之“变”。

  每一次的共商,都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川菜”不能少了“川味”,这考验的是每一位参与者对四川的理解,只有深耕细作才能对这盘“川菜”提出更好的改进,只有拿出“工匠精神”才能让民生为重,官帽为轻。

  我们都是“川菜”飘香的参与者,虽然全国两会已经闭幕,但是“川菜”的菜谱还需要的是实践,落实,经过千锤百炼的务实,才能让这一张智慧凝聚而成的菜单成为老百姓想点就能点的“万能菜单”。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