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国评蜀论 >> 正文
工匠精神需要“道”的构建
http://www.scol.com.cn(2016-3-15 7:52:24)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贾玉宝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式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努力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提升消费品品质,加快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建立商品质量惩罚性赔偿制度。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3月5日 新华网)

  前不久,李克强总理曾指出中国还“不具备生产磨具钢的能力”与“圆珠笔头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这硬生生地戳中了中国制造的“痛点”:只在低价格和产品数量上下功夫,而忽略了产品生存的质量根基。中国如何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可谓“道阻且长”。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从庖丁的话我们看出,其解牛不停留在掌握具体的“技”上,而是探求“道”——解牛的规律。笔者看来,发扬工匠精神的意义也在于“道”的构建。

  工匠精神需要“榫卯配合”的“规矩之道”。竹、木、石制器物或构件上利用凹凸方式相接处凸出的部分,学名称“榫”,相应的安榫头的孔眼称之为“卯”。卯榫结构是中国木质古建筑常用的结构,其特点是在物件上不使用钉子,利用卯榫加固物件,体现出中国古老的文化和智慧。正因为“卯”、“榫”结合中规中矩,才实现了结构的坚固性和稳定性。很多中国游客从外国带回的马桶盖,其实就是在中国生产的,只是它们采用的是外国的标准和技术要求。由此可见,“中国制造”缺的就是这至关重要的“规矩之道”,缺的就是“榫卯配合”的严密精神,缺的就是毫厘必较的认真劲。凡事都抱着“差不多”的想法,无论如何也创造不出“中国品牌”。

  工匠精神需要“匠石运斤”的“精细之道”。有则寓言故事说有一个人在鼻子上沾了一个石灰点,象苍蝇翅膀一样薄。他让另一个叫匠石的人“运斤成风”,也就是把斧子舞得象刮风一样,咔嚓一下把石灰点削掉了,鼻子毫发无伤。这虽然是个寓言故事,但充分体现了这个匠人精湛的技艺。工匠精神就体现在工匠们对自己的产品质量精益求精;工匠们对产品细节的要求近乎完美和极致;工匠们热爱自己的工作胜过爱工作换来的钱;工匠们不跟别人较劲永远跟自己较劲。只要具备了这种追求“精细”完美的精神,何愁不制造出过硬的产品?

  工匠精神需要“乐观向上”的“信仰之道”。有人问三个正在砌墙的泥瓦匠,说:“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人没好气地说,“你没看到?在砌墙。”第二个人心平气和地说:“我们正在建一座高楼。”第三个人喜气洋洋地说:“我们正在建设美好生活。”10年过去了,第一个人仍在砌墙,作泥瓦匠,第二个人成了一位工程师,而第三个人成了两个人的老板。同样都在干一件重复的、单调的工作,三个人三种态度。这三种不同的态度促成了三种不同的结果,成就了三种不同的人生。工匠精神就需要在坚定信仰地指引下,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只有那些不计较眼前得失的人,满怀斗志、努力拼搏的人,对本职工作爱得深沉的人,才能在业务上实现突破,才能让自己的劳动成果经得起检验!

  工匠精神需要数十年、上百年的坚守;需要对品牌质量的无限苛求;需要对产品如同对自己孩子般的爱。新常态下,打赢实现“全面小康”攻坚战,需要的就是包含规矩意识、精湛技艺和信仰追求的工匠精神。我们全社会都要对这种工匠精神给予理解、关怀、敬仰、传承,唯有如此,未来的世界才能真正属于“中国制造”。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