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经济生活 >> 正文
供港生鲜进京,“赶考”两道理念题
http://www.scol.com.cn(2016-3-19 8:51:34)  四川在线    编辑:周帆
作者:关育兵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一流产品出口,二流产品内销,从国外进口的好东西,其实也是我们自己生产的。”略带愤愤不平的语气,全国人大代表、湖南果秀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阳国秀用切身感受,反映中国市场的一个怪现象。为了解决上述怪现象,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国际品牌管理中心于去年10月提出方案,在足额保障香港市场的前提下,首批招标的价值200亿元供港生鲜产品将在明年投放国内市场。(3月16日中国新闻网)

  长期以来,在许多心中,有这样一个不成文的概念,即出口的东西,都是好东西。什么叫好东西,一是品质好,二是安全标准高。可以佐证的事例是,在汾酒的细分市场中,有一款产品被称为“出口汾”,就很受一些群众的欢迎。而更广为人知的是,许多出口转内销的商品,颇受市场的青睐。

  出口的商品是好东西,有没有依据?应该还是有的。新闻中的企业就说,“一流产品出口,二流产品内销”,这是从品质上来说;从安全标准上来说,外销食品的标准严苛也是不争的事实。所以,这样的说法,还真不是空穴来风。

  为什么好东西要出口?这里面应该有历史的因素,比如在经济不发达的年代,要靠这些商品去赚取外汇;比如微妙的难以言说的面子问题;比如说出口的商品要接受国外的检验,那就得满足检验的标准,等等。然而,随着国家实力的增长,随着群众钱袋子的鼓起来,随着人们对安全问题的担忧,追求更高质量更安全的商品,已经成为了国内消费者迫切的要求。此次按照“出口标准”(包括供港标准、供日标准等),在全国筛选了66家有信誉、有实力的供港生鲜企业及产品进京,接受来自商超、高端餐饮酒店、生鲜电商、消费者等方面代表的检验,就是对市场形势变化的满足。

  供港生鲜进京“赶考”,首先检验的是企业的理念。应该说,一些企业在商品生产中存在着两套不同的标准,这种标准,不仅仅体现产品的一流和二流上,甚至也存在于安全标准上。标准当然难以完全相同,因着市场消费理念的不同而有所变化,这样的变化是可以理解的。但除此之外,因着种种因素,而放松对产品的质量和安全的要求,这显然就是错误的。但这种错误,在过去,甚至在现在,在一些企业也是客观存在的。所以,供港生鲜进京,“赶考”的首先是企业的理念关,不因市场的变化而遵守应该遵守的标准,这是前提。

  同样需要接受检验的,还有国内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前段时间,牛奶保质期问题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牛奶保质期越长,其营养成分和价值越低,这给盲目迷信洋牛奶的人当头一棒。同样,许多国内消费者觉得浓稠的牛奶才是真的好,而正常情况下,牛奶很难做到蛋白质含量3.5%,为了满足这样的需求,三氯氰胺出现了。可以说,“需求侧”不当的消费理念,给了不良商家以可乘之机,使得市场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扭曲现状。供港生鲜进京,“赶考”的是消费者的理念。消费者理念的变化,需要消费者的认识回归理性,也离不开企业和生产者正确的培育和引导,同样需要市场监管者加大对劣币的驱逐力度,给良币以制度和竞争环境上的保证。

  随着国内消费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进口食品涌入国内,并大有占领高端市场的趋势。面对国内消费市场的蓝海,中国出口食品企业要主动回归国内市场,代表中国制造,打好“主场比赛”。而同样需要努力和改变的,还有消费者和监管者。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