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铿铿蜀音 >> 正文
项目年为四川撑起“顶梁柱”
http://www.scol.com.cn(2016-3-14 7:43:51)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马新超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2016年是四川的项目年。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13次提到“项目”,24次提到“投资”。出席全国两会的四川团代表们结合政府工作报告的审议,围绕项目从哪里来、资金如何保障、怎么真抓实干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3月13日《四川日报》)

  经济发展如同盖一座高楼,没有几根顶梁柱是支撑不了的,而项目就是这样的“顶梁柱”。四川将2016年作为项目年,正是认识到有效投资在稳增长、调结构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正是为了撑起省域经济发展的“顶梁柱”。

  稳增长,扩投资是关键;扩投资,项目则是牛鼻子。没有项目,工作就没有抓手,增长就没有后劲,发展就没有依托。一个地方要快速发展,必须有一大批项目拉动,必须有重大项目支撑,否则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难以持续。过去5年,四川累计完成全社会投资达到10.4万亿元,投资近三年年均增速12.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实践已经证明,抓项目就是抓发展后劲,就是抓结构调整,就是抓新的增长点,就是推动经四川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发动机”和“加速器”。

  经济发展快,要靠项目带。近年来,四川坚持以大项目好项目为抓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大项目、好项目促调整、促转型、促升级,经济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四川加快“项目年”建设,这是决策者对现实的考量,更是对未来的志存高远。因为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产出、后天的发展,今天的投资影响着当下的增长,也决定着未来的产业结构和发展后劲,所以通过项目增加有效投资、稳增长,这是四川决策层顺应新常态的有力注解。

  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就是项目建设,其未来的产业结构、设施布局和城乡形态实际上就着落在一个个项目上。眼下,全省项目建设亮点纷呈,结构水平明显提升,氛围环境更加趋好,空间前景十分广阔。在此基础上,我们要积极抢抓全球第四次产业转移、国家建设“一路一带”等重大机遇,以全球的视野和战略的眼光,科学谋划四川在全球全国产业分工体系中的定位,前瞻性、针对性地包装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做大总量、增强后劲,借助“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西博会”等重大招商活动开展有效招商,确保项目落得下、留得住、建得快、发展好。

  抓项目、增投资必须要“吃着碗,占着锅”,建设一批,筹备一批,谋划一批,这是新常态下扩大有效投资的新要求。十三五”期间,四川已储备各类项目13400多个,总投资达18万亿元,包括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蓉昆高铁自贡至宜宾段、成都至西宁铁路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于这些项目,我们要区分情况,梯次推进,做到规划项目抓招引、招引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竣工、竣工项目抓达产,环环紧扣、锲而不舍,把投资项目抓紧抓实抓落地,用“项目投资强势”换取“经济发展强势”。

  项目早一天竣工投产,发展就能早一天受益。快与慢,早与晚,一字之差,效果却天壤之别,能定输赢,见高下。因此,项目建设能否真正落到实处,关键在行动,关键在快速落地,迅速生根,顺利开花结果。对此,我们要借鉴南充“挂图作战”推进项目建设的做法,树立“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紧迫感,对照每个项目的时间表、任务书、作战图,挂图作战、按图推进,确保迅速拉开架势、迅速铺开战场,以只争朝夕的劲头、快马加鞭的速度、拼搏进取的作风、奋发有为的状态,迅速掀起四川项目建设新高潮。

  “速则济,缓则不及。”我们要以“项目年”为新的起点、新的动力,鼓足干劲、开足马力,以项目建设的更大突破、更大成效,推动四川跨越发展“加速度”。(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