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经济生活 >> 正文
“学区房”制度漏洞不能由学区招生对象缝补
http://www.scol.com.cn(2016-2-23 8:06:14)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范丰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教育部办公厅日前发出通知,对做好2016年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提出要求。通知要求各地要科学确定划片方式,合理确定片区范围,完善划片工作机制,并明确“就近入学并不意味着直线距离最近入学”。(2月22日《中国教育报》)

  多年来,在义务教育阶段,执行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就近入学。由此衍生出了所谓“学区房”。在“学区房”热了多年以来,教育资源的均衡性配置问题又引起了各方关注。《通知》要求,在目前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择校冲动强烈的地方,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稳妥采取多校划片,将热点小学、初中分散至每个片区,确保各片区之间大致均衡。

  由“就近入学”,到特定环境下“多校划片”,这显然是义务教育阶段招生政策的一个微调,也是教育主管部门回应社会关切的一个举措。

  一项政策的制定或调整,是一种较为正常的现象,也是推进工作、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无论是制定政策或调整政策,都要力求稳妥、周密,尤其在同一份文件的表述中不能自相矛盾,以维持政策的相对稳定性。

  在教育部办公厅日前发出的《通知》中,并没有否认以前出台的有关“就近入学”的基本原则,只是对“就近入学”做了新的诠释和解读。即“就近入学并不意味着直线距离最近入学”,这一表述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是基本讲得通的。因为有很多小区不仅很大,而且在形状上也不规则,周围的交通又不够通达,小区中离“就近”的学校的家庭比因一路之隔未划入学区的其他小区中最近的家庭离同样的学校还要远。所以,教育部在今年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中,对“就近”作出诠释和解读是基本可以理解的。但是,不能因为学区房制度在实践中出现漏洞,就对“就近入学”的基本原则作出牵强附会的解释。

  时至今日,如果认为“就近入学”是一个烫手的山芋,如果偏要对“就近入学”作出一个有说服力的解释,完全可以借用当今大数据的技术,对学区与学校之间的距离作技术性测量。用大数据技术,在小区中“自动生成”一个中心点,再根据道路情况“测量”出到学校的距离。

  当下,因为学区房在人为因素作用下被炒热,出现跑偏现象,教育主管部门出台政策力求纠偏,不是着眼于堵塞漏洞,而是咬文嚼字,牵强附会地寻求解脱的路径,虽然能将有限的学区名额划拨到更大的范围,但对“就近”的学区家庭来说,又出现了新的不公。为了给学区房买卖热降温,这不是教育主管部门应做的事,主管部门应维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在目前并未推翻的“就近入学”的原则下,要将招生对象框定为已确定的学区内原始居民家庭适龄学生,当周围学区内招生人数不足的情况下,再将多余的名额拿出来“多校划片”也不迟。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