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国评蜀论 >> 正文
年终“送温暖”切莫形式化
http://www.scol.com.cn(2016-1-26 10:48:53)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段佳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春节即将到来,“送温暖”也成了各级政府的一项必做工作。然而,有些送温暖活动却表现出一些形式主义的“作秀”,把送温暖当成了“例行公事”,简单握手、客套话,然后“一送了之”;有的把送米和油当作了送温暖的固定模式,完全不问群众究竟需要什么,背离了送温暖活动的初衷。诸如此类现象,都使“送温暖”活动效果大打折扣。

  “送温暖”是关心帮助困难群众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拷问社会的良心,也考验着政府的智慧,绝不是“授人以鱼”那么简单,也不是送些米、油就能收到好的功效。“温暖”怎么送,才能暖身又暖心?笔者认为只有把温暖送到“实处”,送得“精准”,送出“成效”,才能体现“送温暖”的重要意义。

  “送温暖”要送到“实处”。年终送温暖,应该把“温暖”实实在在地送到群众的心坎上,真正解决困难群众的实际困难,使他们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首先,就是要贴近实际,要了解他们所思所想所为所盼,送他们所需,送他们所求,要从慰问对象的实际需要出发,绝不能干出“雨后送伞”这样的尴尬事情;其次不能搞形式主义,不能搞花拳绣腿、形象工程、面子事业,必须坚持做到务实、求实、扎实。如果送温暖活动流于形式,成为领导干部出头露面的政绩,不仅会伤害群众感情,挫伤群众积极性,还会有损党的形象,降低政府的公信力;最后,“送温暖”工作还要注重立足长远,在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切实构建起一套完备的帮扶机制,统筹相关部门联动起来,为困难群众提供扎实服务,使“送温暖”活动能够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送温暖”要送得“精准”。现实中,生活困难的群众情况各不相同,有患病者,渴望送医送药;有脱贫愿望的群众,则盼致富信息、技术和项目。对他们而言,“标配”的米、面、油和一些慰问金,虽能改善生活,却不是最亟须、最期待的。“送温暖”前先寻找他们确实存在的问题,最缺的是什么,按困难户的不同需求“送温暖”,把简单的送钱送物变成有针对性的送政策、送知识、送技术、送岗位、送服务,只有用心、真心了解并解决了困难群众最迫切的需要,才能增强他们走出困境的信心,困难群众也就会感觉到“温暖”更贴心了。“送什么收什么”是送温暖的低级境界,而“要什么送什么”才是送温暖的高境界。

  “送温暖”要送出“成效”。党员干部在给困难群众送慰问品的同时,更要注重扶贫先扶“智”。以前,“送温暖”送些米面油,送些慰问金,这样的送温暖很省事,但是贫穷年复一年的如影相随,常言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妨改变送温暖的思路,变送精神食粮和发家致富的“秘籍”。在扶贫帮困活动中,我们不仅要解贫困家庭的燃眉之急,更要结合困难群众的自身特点和实际需求,开展诸如产业、行业、项目、科技等方面的帮扶活动,或直接提供生活、就医、入学、就业等帮困服务,真正做到“一户一策”,切实付诸实施,变扶贫为“扶智”、变“输血”为“造血”,帮助困难群体“挖穷根”,从根本上解决生产生活问题和脱贫。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