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社会民生 >> 正文
给学生和教育贴“冷血”标签的法律边界
http://www.scol.com.cn(2016-1-19 9:35:56)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宾语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1月17日,一篇《江苏女教师监考中去世》的热帖在微信朋友圈被大量转发。该文称,正在考试的初中生在目睹自己老师最后挣扎呻吟时,仍平静地做完题,该文认为,对于这样的突发性疾病,如果抢救及时,年轻的老师的生命本来是可以挽回的。

  京华时报在报道中引用的帖文标题并不全面。我专门查了一下,原帖的题目是《江苏女教师监考去世,中学生平静做题——冷血无知的考试机器何以造就?》。说心里话,但凡有点良知的人,看了这个标题想不生气都不行:眼看着老师在监考中去世,你们还能平静地做题,这又不是高考,不过是一次期终考试而已,你们的考试与老师的生命哪个重要?把去世的老师丢那儿不管,还能自顾自地做题,这不就是没有灵魂的驱壳、冷血无知的考试机器、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吗?

  作者得出学生“冷血”的主要依据是一位考生家长得知女儿反馈的信息后,在微信朋友圈中发出的慨叹:“昨天中午放学回来,女儿谈到监考老师死了!那表情,那语气,没有一点点的怜惜!”“孩子们学会了考试、交卷,却完全没有了生活基本的常识!!!今天的教育体制真的该醒悟了!!拼命的看中分数,教出了一班生活中的小傻瓜!!!!!”作者由此罔顾事实地在帖文中用起了春秋笔法,说这些“已经读初中的同学,竟然能在目睹吴老师最后挣扎呻吟中平静地做完题”,这都是被应试教育给“摧残”的,如果这些学生不把成绩当回事,考试东张西望,自然会第一时间发现老师的异常,然后不顾考场纪律,不在乎成绩,直接把老师倍进学校的医务室……由此直指“中国教育问题的要害”:应试教育,将学生过早地训练成了缺乏基本常识和生活技能的做题机器。

  按照该校校长的说法,监考老师坐在教室的最后面,所有学生是背对着教师在考试的,在考试期间,学生不可能一两分钟就扭一次头,观察老师的一举一动,如果老是扭头不是题目不会做,就是明着想作弊,会被监考、巡考老师警告,甚至被请出考场;学生专注于考试,就不可能“目睹”老师的最后挣扎。实际情况是,那位在微信朋友圈发慨叹的学生家长李青(化名)事后又细询问了女儿整个事情经过,李青的女儿听到了监考老师像是打呼的声音,倒是扭头看了一眼,但以为老师是睡着了,就接着做卷子。考试结束,有同学发现监考老师没有站起来收卷子后,立即通知了隔壁班上的老师,将老师送走抢救。老师去世的消息传开后,初一初二好几个班的同学都哭了,“冷漠”之说从何而来?  

  毋庸讳言,当下的教育体制存在着弊端,比如设置的课程模式单一、课程与社会实践脱节、重视理论知识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等等,正因为存在弊端,才要进行教育体制改革。但这不是对教育泼脏水和污名化的理由,更不能不负责任地借题发挥,甚至无中生有,以达到自己出“恶气”的目的。像文章作者说的,在学校不好好学习,不是到野河里钓鱼,就是下河摸黄鳝,考试时东瞅瞅,西看看,那不是趋利避害、兴利除弊的教育改革,而是把教育往读书无用上引,与科教兴国、优质教育和“用实力改变人生,用知识改变命运”的理念是相悖的。

  我们不清楚发帖人的用意,不好妄下判断,但无论如何,在网上发声时,都要有一种边界意识,不能忘了善良的本意,不能为了批评而批评,为了炮轰而炮轰,甚至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一口痰水,连无辜的(初二)孩子也拖进来。毕竟,网络空间同现实社会一样,既要提倡自由,也要保持秩序。网络空间是虚拟的,但运用网络空间的主体不该少了阳光的内心和善意的初衷。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