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铿铿蜀音 >> 正文
【治国理政新实践·四川篇】在希望的田野上“播种”幸福
http://www.scol.com.cn(2016-1-23 7:36:46)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张宗辉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5年间,尽管面临经济下行压力、遭遇芦山强烈地震等,全省始终保持农业生机盎然、农村风光无限、农民持续增收的良好态势。这背后,是省委、省政府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位置,锲而不舍转方式,深化改革求突破,建设新村谋巨变。(1月20日《四川日报》)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面对四川“三农”的美好景象,这首歌似乎特别应景,因为实践证明:四川农村就是一片希望的田野,这里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业兴家富,人和村美,希望的田野上不断“播种”着幸福。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只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农产品供给才能得到充分保障;只有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农村民生才能得到不断改善;只有夯实农业基础、加快农村发展,才能赢得全局性经济工作的主动权。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省委、省政府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位置,使得农村改革蹄急步稳,农业发展亮点频闪,幸福美丽新村遍地开花,农民幸福指数“芝麻开花节节高”。

  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则天下安。十二五以来,四川农业现代化发展加快,既丰富了百姓餐桌,也成为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压舱石”。毋庸置疑,十二五是四川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最快、质量最好、水平最高的历史时期。我们欣喜的看到:四川农村“米袋子”满,“菜篮子”丰,农民的“钱袋子”更是越来越鼓。而这背后,在于四川坚持“粮稳天下安”。5年间,四川粮食产量增长7.5%,可谓稳住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底盘”。

  稳粮是基础,在此基础上要激发农业的更大潜能,关键在于打造特色、转型升级。5年间,四川建大基地、组大集团、创大品牌、闯大市场,川菜、川果、川菌、川药等特色效益农业集群式崛起,浓缩了四川农业转方式、调结构、铸品牌的坚实轨迹。是的,有特色才能创高效,有品牌才能拓市场,四川农业的喜人变化就在于以特色取胜、以品牌取胜,摆脱“靠天吃饭”的束缚,农业发展的命运就能科学“主宰”。

  当然,耕耘天府沃土,除了特色的力量、品牌的力量,改革的力量更是功不可没。说起农村改革,川人向来不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30多年前,向阳公社在全国率先撤社建乡;双流县瓦窑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长久不变”的决议,见证了中国农村的变迁。近五年来,四川农村改革更是如火如荼,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重点,改革唤醒“沉睡”资本,土地“破冰”叩开农村财富大门。我们看到:四川创新实施“多权同确”,让山山水水有了“身份证”,让农民吃下“定心丸”。可以说,正是由于四川创新农村改革,禁锢于三农的“最粗绳索”被解开,农业财富大门就此洞开,农村改革就像“火种”在广袤蜀乡渐成燎原之势。

  “三农”工作是一个整体,除了农业兴、农民富,还要农村美。近年来,省委部署建设幸福美丽新村,成为蜀乡新村“升级版”。几年的努力,四川农村广大群众逐渐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养成了好习惯,呈现出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崭新局面。从中可以看出,四川对“三农”工作是整体推进,正所谓四川要强,农业必须强;四川要美,农村必须美;四川要富,农民必须富。这种科学统筹、协调并举的思路,正是四川“三农”全面“丰收”的关键所在。

  “积于不涸之仓者,务五谷也;藏于不竭之府者,养桑麻育六畜也。”千百年来,我们常用“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形容生活的富足。如今,四川“三农”的繁荣发展,已然超越了单纯的五谷、六畜,演进为更全面的富足,不过“不竭之府”依然适合四川,因为饱蘸“农”墨的天府,也是创造财富的不竭之“府”。(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