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铿铿蜀音 >> 正文
“一村一幼”补短板诠释精准扶贫新思路
http://www.scol.com.cn(2016-1-5 10:51:11)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秦永川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2015年8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再度聚焦凉山彝区精准扶贫重点领域、突出矛盾,新增17条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实施“一村一幼”计划,即在彝区2586个建制村设立幼儿教学点,省财政出资为每个幼教点选聘两名兼懂汉彝双语的辅导员,给予人均每月2000元劳务补助。(2016年1月5日四川日报以《凉山彝区“一村一幼”补短板》)

  精准扶贫不仅要扶“贫”,让凉山彝区的老百姓早日实现“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目标,更要扶智,实施“一村一幼”计划体现出“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的扶贫新思路。贫穷没有错,省委、省政府对凉山彝区实施精准扶贫,正是为了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我们看到从彝家新寨建设到乡村道路畅通,从教育扶贫提升到特色产业培育,再到卫生健康改善和现代文明普及,既聚焦最突出短板,又找准长远发展实招。如今,新增“一村一幼”计划作为精准扶贫又一举措,更体现出扶贫新思路,扶贫更要扶智,扶智更要从娃娃抓起,真正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教育也许不能让生活在凉山彝区的老百姓从物质上脱贫,但是可以从他们下一代成为有素质的人,有能力人的人,把他们培养成为彝区的栋梁之材。不实施“一村一幼”精准扶贫政策,就会出现人富“智”穷,拖着鼻涕的“脏孩子”将会成为教育的贫瘠土壤。正如报道所说,“如果不经过学前教育,彝族学生一般到四年级才能初步掌握汉语。”冕山镇深沟小学为附近3个村幼教点提供教学指导,校长罗翁秀清表示,语言障碍导致的学业困境,是彝区学生辍学率较高的重要原因,“一村一幼”抓住了彝区教育“短板中的短板”。

  “一村一幼”补短板诠释精准扶贫新思路。短板理论的核心是说一个木桶能盛水的多少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一村一幼”补教育短板正是从娃娃抓起,培养的是孩子健康性格,良好的幼儿教育会带来一个人健康的品格和习惯,从而带来一个民族素质的全面提高。孩子是凉山彝区的未来,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对教育实施精准扶贫,补足教育扶贫的短板。我们看到“一村一幼”秉持保基本、全覆盖原则,截至2015年12月初,凉山全州已开办村级幼教点840个,招收幼儿3.88万人。预计2016年春季学期前开办率达80%,秋季开学前实现全覆盖。四川省扶贫移民局局长张谷表示,“一村一幼”促进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有机衔接,将为新一代凉山人植入更可持久的脱贫基因。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