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天府评中评 >> 正文
中国西部(四川)进口展暨国际投资大会专项点评(一)
http://www.scol.com.cn(2015-11-3 10:58:28)  四川在线    编辑:黄梅
作者: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首届中国西部展会具有标志意义
张宗辉点评:
  拜读了张闲语老师的《首届中国西部展会具有标志意义》,犹如醍醐灌顶,受益匪浅。张老师在自荐理由中用了一个词:一叶知秋,笔者深有同感,因为这篇文章从首届、西部、开放、创新、进口、消费等这些字眼中,敏锐洞悉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态势、走向,精辟分析西部的机遇、优势、利好,堪称是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文章站位高远,视野宏阔,语言大气,纵横裨益,让我感到了超越新闻本身、纵论经济大势的豪迈与不凡。
  在敬佩之余,我想“在鸡蛋里挑点骨头”,提三点拙见,与大家探讨,若有冒犯之处,敬请谅解。
  其一,构思轮廓足够“丰满”,细节分析略显“骨感”。这篇文章和四川日报《开发开放的四川宣言》有点类似,都在说中国经济特别是西部的发展环境,但是后者有大量的实例和数据做支持,所以显得很“丰满”,而前者的论述缺乏细节挖掘,相对空洞,因而略显“骨感”。文章实际上提出了多个分论点,但每个分论点用的笔墨都不多,也不够细致,显得大而不细、多而不婧。另外,文章虽然做到了言之有理,但感觉有点言之无物,比如在强调创新的动力和资本的追逐效应时,缺乏实例和数据分析,有意犹未尽之感。
  其二,高谈阔论之余可否回归四川主题。文章围绕首届中国西部展会在四川召开,大谈中国经济,大谈西部发展,确实很见功力,但作为《铿锵蜀音》栏目下的一篇文章,其中还是缺乏四川元素,最起码四川元素不多,甚至有点“脱离”的感觉。看看四川日报《开发开放的四川宣言》,文章前半部分也是从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构变化入手,进而分析西部机遇,但最终落脚点回到了四川。所以,笔者认为:不宜把文章写成《中国宣言》、《西部宣言》,突出中国视野和西部机遇下的四川思考,或许会显得更好一些。
  其三,个别语句的表述值得商榷。通读全文之后,感觉有一句话有待推敲,这句话就是“首届中国西部展会说明,中国的改革开放重点放在了中国西部”。首先,从十三五规划《建议》来看,国家强调的是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唯一提到的区域名词是“一带一路”, 对于公报所述的“培育壮大若干重点经济区”,多位专家都认为:沿海地区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区是重点。所以综上所述,“中国的改革开放重点放在了中国西部”这句话并不准确。其次,本届展会虽然带有“中国”字样,但没有国家领导人参会,也缺乏国家部委代表中央层面的发言,所以分量不够重,单凭这样的会议,就说中国的重点放在哪,不免有主观臆断之嫌。再次,“展会在哪开”与“中国的重点放在哪”没有必然的联系,中国每年“国”字号的展会不乏其数,展会举办地也广泛分布,但不能说这些展会举办地都是中国的重点,那样的话,重点就太多了,也称不上“重点”了,所以,这句话从因果逻辑角度分析,确实值得商榷。

筑巢引凤、借鸡下蛋,实现四川经济浴火重生
罗定坤点评:
  品读奇峰老师这篇佳作,通篇贯穿“筑巢引凤、借鸡下蛋”主题,紧紧围绕“首届中国西部(四川)进口展暨国际投资大会在成都开幕”这个难得一逢的机遇,从三个方面展开叙述、点评,一气呵成,读后回味无穷。
  短小精悍。现在写时评,动不动就是上千字,甚至两三千,在当今社会高节奏时期,快餐文化似乎成了人们的最爱。奇峰老师顺应大众阅读心理,全篇就只700余字,不仅主题突出,而且没有过多的铺垫,没有过多的赘语,开门见山,直抒情怀,文字精炼,简洁流畅,让人一看就有一睹为快的欲望。这是其一。
  其二,语言清新。如“没能吃着肉,最多只蹭到一点汤喝”、“过了这个村,就没有了这个店”、“筑巢引凤、借鸡下蛋”、“不但引得来,更要留得住”等,文风朴实、坦诚,充满真实感和乡土气息,这与作者精深的文字功底和厚重的生活积累是分不开的。
  其三,见解独特。一般来说,写这种类似的时评,如果没有独特的见解,很难写得有品位。作者站在四川写四川,抓住“西博会”写四川,“无论如何也不能再错失良机”,只有“倍加珍惜、全力呵护。对国际、国内无论是投资人,还是商家,相关部门都要热忱做好服务,尽可能地在各类手续办理时提供方便,甚至开辟‘绿色通道’”,才能“实现四川经济的浴火重生,让‘天府之国’美誉重回故里”。写到这里,硬是叫笔者拍案叫绝。
  总之,这篇佳作视觉独特,文字活泼,生活气息浓厚,是一篇名副其实的佳作。如果吹毛求疵的话,在“评”的方面多了点,在“论”的方面稍有欠缺,但这并不影响整篇风格。在此,愿奇峰老师写出更多的佳作来。

让创新与投资形成“核磁共振”效应
关育兵点评:
  吴海霞老师是天府的大家。点评她的文章,实是有些班门弄斧。权当“刺耳”噪音吧!
  专项评论,大都应是正能量,这是一种限制,是脚镣。如何跳好舞,并不容易。肯定成绩,需要透析材料,找到亮点,并形象化的表述,才有意义。吴老师用“磁”比喻盛会的影响力、凝聚力,很是恰当;用“核”喻盛会的创新驱动,亦是精准;用“核磁共振”形容投资和创新的共同拉动作用,很是巧妙。这样的比喻,不仅让标题抓人眼球,也让内容条理清晰。
  正能量的评论,也需指出问题。文章引用公开数据,指出,“四川产业结构还需进一步转型升级”。用已取得成就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提出了希望,“我们不仅要注重招商成果的引进,更要注重科技成果的吸收,促成四川与全球智力资源的深度对接。”至此,启承转合,文章浑然一体,成绩和问题一清二楚。
  或许是资料的不足,微有瑕疵的,在“核”的论述上,感觉列举有些牵强,“核”威力不足。此外,把全球约50%的苹果平板电脑是“四川造”作为创新的例子,说服力也显不足。这是“四川的高端产业和高端产品”没错,但应该是代工;代工强调的是品质,与创新的关联并不大。
  当然,这是我的陋见,并不一定准确。吴老师的整篇谋局、设喻、起承转合,足够让我受益。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