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社会民生 >> 正文
莫让“空巢老人”自杀的悲剧重演
http://www.scol.com.cn(2015-11-22 7:56:24)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安子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11月15日,上海市金山区一处民宅发生火灾,一对85岁的老人手拉手躺在床上与这个世界告别,并留下一封感谢信,其中写道“是时候要‘走了’”。记者走访了解到,这对老人不仅邻里关系不错,每月还有退休金近七千元,生活有保障,儿孙也定时来看望,可是为什么要选择以这种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呢?(11月21日新华网)

  据报道,金山这对老夫妇退休后工资加起来将近七千元,俩人也有医保。虽然老太太瘫痪在床,但是医药费并不是问题。按理讲,这对老夫妇“吃喝不愁”,应该好好享受美好的“夕阳红”,可令人不解的是,看似“幸福美满”的一对老夫妇为何如此想不开呢?有什么样的坎非得让他们双双选择自杀呢?

  对于这样的悲剧,我们除了扼腕叹息,更要严肃地去解决养老问题。其实,这对老夫妇是“孤独死”,因其与空巢现象难以分割,所以又称之为“空巢孤独死”。何以有这样的推测?其一,朱老伯的妻子瘫痪在床已经4年,虽然老人与自己的孙辈、重孙辈关系显得非常亲密,但老太太的子女似乎来看望的次数并不多。其二,据邻居观察,朱老伯在花园里摆弄空酒瓶,但是他平日里并不饮酒,“感觉他脾气有些古怪。”正如上海市虹口区曲阳路街道家庭医生周云庆说:“入户巡诊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高龄老人吃穿不愁,也无病无恙,但就是觉得孤独无助,老两口整天在一起也没什么话可讲,生活似乎没有了目标和意义。”

  那么老人的心,为何要与社会“绝缘”?首先,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传统的大家庭被新型的“核心家庭”所取代,独生子女家庭增多且子女经常不在身边,长期的孤独寂寞,容易使老人患上了抑郁症、焦虑症、失智症等。其次,退休以后,老年人一时难以适应社会角色和社会交往的变化,常常会睹物思旧,留恋过去,产生忧郁心态。此外,邻里关系发生变化,尤其是城市老人在身体出现病患时,往往较少下楼,缺乏与他人的沟通交流,“社会隔离感”日渐加重。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因此,作为子女,在享有父母关爱的同时,更应该孝顺父母。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不仅是在物质上,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多帮助、体贴、关心父母。成年子女如果不履行“孝道”,不仅要受到舆论的谴责,还要受到法律的处罚。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作为子女,在主观情感上对父母关心这是必不可少的。然而,老人也不仅是家庭的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因此,有关部门要建立制度、营造环境,让医护人员、社区志愿者共同参与,完善基于社区的老年人心理卫生服务体系,这样方可实现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目标。此外,也要丰富公共服务的供给,为老年创造更多参加社会活动的机会;老年人自己也要走出家门,多与街坊邻居、亲戚朋友往来,让自己保持开朗豁达。

  “出门一把锁,回来一盏灯”。在《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中可以了解到,到2050年,中国的老龄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人,老龄化水平将超过30%以上。可见,关注“空巢老人”,就是关注我们的明天。构建养老服务体系需要全社会齐抓共管,这样方能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爱,才能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让类似的悲剧不再发生。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