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就要跨出“走听谋干”第一步

http://www.scol.com.cn2015-10-13 11:30:05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隔山打鸟
  8月31日,党组织派往全省1.5万个乡村的“第一书记”全部到任。到9月底,这些“第一书记”走马上任正好一个月。走近部分“第一书记”,一起去看一看他们下乡进村的所见、所闻、所谋、所干。(10月13日《四川日报》)

  机关优秀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是夯实基层根基,加大基层党建力度的重要举措。其目的就是为了大抓基层、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第一书记”肩负着的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任。常言道,开端良好,成功一半。因此,“第一书记”走好第一步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第一书记”的第一步还应在走、听、谋、干这四字上下功夫。

  走村串户打基础。“第一书记”不是官,而是承担着乡村发展,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第一责任人。因此,“第一书记”必须走出办公室,到田坝里去察看庄稼长势,经济作物的栽种情况,了解乡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实情。进农户家去看看家里的生活现状,与他们同吃住、同劳作。使自己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灵都融入村民这个大家庭,从而加深与村民之间的感情,让自己真正成为村民信赖的朋友,值得依赖的对象。

  聆听意见求帮助。走村串户不是形式,也不是为了熟识村民而走,目的还在于一方面向村民宣传贯彻党的富民政策,一方面听民声、访民情,聆听村民的问题诉求、解决意见,发展建议。其实聆听意见的过程也是向村民学习的过程,在“听”中学会村民语言,熟悉农活术语。在“听”中对乡村的发展现状、发展中的存在问题,村民的发展想法有一个客观、全面、透彻的了解。对村里的自然发展优势、发展资源、发展人才等有一个通盘的掌握。

  谋化方向获支持。在通过“走”和“听”的基础上,对村里的基本情况有了系统全面的了解,从而找到阻碍乡村发展的症结所在,分析问题的重点、难点,在破解扶贫、脱贫难题上找到既有远期目标,又有近期着力的突破点,从而谋划出一条符合党的政策,受村民欢迎和支持的,具有可行性、可持续性的,具有本村特色的发展之路。

  干出实效获信任。“第一书记”作为党组织派到基层的“代言人”,不仅要成为基层的“主心骨”,基层组织的桥头堡,还要成为村民的贴心人,发展集体经济的带路人。只要不辱使命,脚踏实地,在为村里各项事业的发展铺平道路上,在为村民的分忧解难上,在为村民生活水平提高上,取得不断的新成效,“第一书记”就一定得到群众和组织的认可。

  众多“第一书记”的感人故事和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改变一个村的面貌,不仅需要党的好政策,也需要一个健全的乡村发展体制机制,同时还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带头人。“第一书记”的带头示范作用定将名不虚传。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