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社会民生 >> 正文
禁电动车进城区通行,有多少民意基础?
http://www.scol.com.cn(2015-9-25 7:44:44)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郭双年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记者昨日获悉,市政府日前对《福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办法》作了修改,规定在各县(市)登记报牌的电动自行车不得在五城区通行,16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驾驶电动车不得载人。(福州晚报9月24日)

  如今电动车已经代替了自行车,之所以有很多市民选择电动车作为交通工具,主要还是方便快捷,经济实惠。尤其是那些生活在城市中的“夹心族”、快寄员和接送小孩上学者,电动者应该是他们的首选出行方式。如果不允许电动车进城,就意味着这部分人要重新选择交通工具,要么乘坐公交,要么购买其他车辆。这对他们来讲又多了一笔经济支出。

  开车的瞧不起骑电动车的,如果遇到堵塞还会恶语相加,这是强势者对弱势群体的一种歧视。如果在城市道路的通行权上再对他们加以限制,这是对“马太效应”的放大,会让人们感觉社会更加不公平。因为一个文明的社会,不是看强者的权利有多大,而是看弱者得到了多少政策性照顾。政府出台这样的规定,会让弱者通行权愈发逼仄,那么,其生活的幸福感又从何而来?

  即使从维护社会公平角度,出台这样的规定,事前也应该征求市民的意见,看一看到底有多少人反对,多少人赞成。然后把结果公布于众,让民意作出选择。不能有关部门关起门来,一拍脑袋就定了,而把民意抛在一边。做决策的人往往不骑电动车,骑电动车者却没有话语权,如此情况下,做出的规定又有多少民意基础?

  都说电动车环保又节能,为什么通行时就为其亮红灯,这是典型的口惠而实不至。强势让渡一部分权利给弱势者,既体现人性关怀也是世界的通行做法。这也是为什么外国的法律规定,当车遇到行人时,行人有优先通行权的原因。社会的文明进步是看弱者的权利有多少,而不是让强者愈强。懂得了这些,道路通行权如何分配就应该有了一个明确的结论。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