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天府声音 >> 正文
重建奇迹彰显中国奋进的力量
http://www.scol.com.cn(2015-6-18 15:11:41)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李琼会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灾难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和治理能力的试金石。汶川地震、芦山地震,接踵而来的自然灾害,给四川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让世界为之心痛。数年之后,再度回望灾难的背影,从汶川到芦山,在一个个曾经山崩地裂的地方,是一个个生命、一座座城镇的涅槃重生。(2015年06月18日四川日报)

  众所周知,重视基于政府与社会良性互动的制度建设,不仅是当前回应自然灾害的现实需要,更是中央近年来高度关注的社会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从上世纪末的长江特大洪涝灾害起,突发自然灾害的应急实践就开始突破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上下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尤其在2008年的“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主动参与的局面。社会的主动参与,不仅表现为传统的捐款捐物,更体现在公益的组织化运作、大量的志愿行动、全场景式的新媒体影响。同样,在2013年“4·20”芦山强烈地震中社会公益组织更是积极行动,从筹集款物、启动紧急预案、信息发布再到倡导,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

  从汶川到芦山,短短5年间,四川遭受两次大地震袭击,给人民带来巨大伤痛、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从汶川到芦山,同样的山河破碎、生命殆危,同样的自强坚韧、万众一心。四川人民穿越灾难,砥砺前行。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的事实充分证明,党和国家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引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既创造了人类抗震救灾史上救援的奇迹,更创造了安置群众,恢复重建的奇迹,由此,汶川、芦山的灾后恢复重建正向人们诉说着一个又一个“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故事,创造出灾后恢复重建的“中国模式”“中国奇迹”。特别是在“4·20”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四川接过中央的“指挥棒”,担负起重建总责,积极探索“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恢复重建新路子。

  从汶川到芦山,党中央带领我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巨大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让我们真切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无比温暖,我们在灾难中铸就了不屈的精神,凝聚了无尽的力量,这种力量必将成为地震灾区“科学重建、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如今,在汶川,崭新的城镇、新村在平静中孕育着生机;在芦山,灾后重建正如火如荼展开,一个更加幸福美丽的新家园已具雏形,而这些重建奇迹无不见证着中国制度的优势,彰显着中国奋进的力量,迸发出应对巨灾的中国精神。

  从汶川到芦山,在奇迹的背后,世界看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风雨同舟、守望相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看到了一个民族的“愈挫愈奋”,“百折不挠”以及“成熟理性”。在奇迹的背后,世界看到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集中力量办大事,追求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民共同富裕;看到了一个“能帮助人民的强大的中央政府”,一个拥有“巨大的自觉的动员能力”开放社会,一种政治对人民负责的“民本主义”,这就是灾后重建的“中国模式”。

  从汶川到芦山,党中央带领我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巨大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这些都为我们打好重建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实践雄辩地证明,重建奇迹彰显了中国奋进的力量。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